本文目录一览:
二维码有病毒吗?
1、二维码本身不会携带病毒,但很多病毒软件可以利用二维码下载。
2、很多病毒软件或者恶意网站,通过转换工具很容易就能生成二维码,手机扫码使用后,病毒软件就可以进入手机,扫码相当于点击了一次病毒链接。
3、建议在手机中安装手机防护软件,腾讯手机管家具有即时拦截恶意网站的功能,如果通过二维码扫到恶意网站的话可以及时拦截,保护您的财产不受危害,腾讯手机管家自主研发强大的云端查杀技术,为手机终端提供无缝的安全保护。
扩展资料:
二维码技术与手机的结合大大增加了二维码技术的应用价值,在拓展了社会各行业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行业之间的融合。其具体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二维码的信息容量大,信息存储密度高,且具有较强的数据编码能力。相较于普通条码而言,二维码不仅有着高约几十倍的信息表示量,而且其信息表示类型更加多样,可以对多种数据文件类型,如文字、图片、声音、指纹等进行编码。
第二,二维码制作成本低,印制过程简易、灵活,且防伪性能好。具体来说,在印制二维码时,其形状、尺寸等均可以调节变化,灵活性强。即便如此,在二维码中引入加密措施以后,即可以使其具有良好的防伪性能。
第三,对二维码的读取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等即可以完成,读取方便容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维码
如何防范二维码诈骗
其实二维码在提供给我们生活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风险。目前二维码的内容缺少监管,其内置不安全信息也很难被发现,因而,二维码暗藏多种风险,甚至防不胜防。
风险一:二维码支付
相比较纸币支付,肉眼可识别假钞;二维码支付时,仅凭肉眼无法判断二维码的来源,是否经过篡改,甚至无法判断两个二维码是否相同。
相比较银行卡支付,二维码本身为单向信息传递方式,没有处理能力,无法实现单向、双向的身份验证。
防骗建议:使用者应提高对手机支付安全性、风险性及操作性的认识,如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与提供平台的商家或银行沟通,进行封锁账户或挂失等相关补救措施。
风险二:扫码骗局
案例①二维码藏木马病毒
王伯伯收到朋友发来的二维码,告诉他扫一扫就能领红包。但扫描后,发现银行卡内4000多元当即被转走。原来,朋友的账号被盗,二维码是不法分子发给王伯伯的木马病毒链接。
防骗建议:扫描二维码后发现是非法链接,应当立即关闭链接卸载软件。最好养成良好的移动设备使用习惯,安装防病毒软件。
案例②扫码泄露个人信息
吴阿姨在街头遇到“扫码免费送酸奶”的活动,只要扫一扫,按要求注册一下就能获得一瓶酸奶。吴阿姨当场就按要求扫描注册了。但第二天她的微信就被盗了,微信绑定的钱财也都被盗取了。
防骗建议:一定要认准正规商户和平台的二维码,对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保有防范意识,不要被所谓的“丰厚礼品”所吸引,更不要轻易向不明网站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息。
二维码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你可以通过二维码关注你想关注的正规平台获取更多的资讯,在外面没带钱可以随时手机支付非常方便,但是在扫码二维码的时候也应该提高防骗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乱扫二维码,支付宝的钱被盗,主要是中了什么
乱扫二维码,支付宝的钱被盗,主要是中了木马病毒。如果该二维码本身就是一个木马病毒,只要扫了,木马病毒会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手机系统,搜集个人信息。
包括手机银行、支付宝等账户信息,有了这些信息,资金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转走。因此,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会潜藏很大的风险,切莫轻易去扫。
扩展资料:
维码之所以会发生恶意吸费、诈骗等行为,主要是生成方式简单,内容无人监管,暗藏木马等病毒,消费者防范意识不足。一些消费者出于好奇,看到二维码后,马上拿起手机拍一拍、扫一扫,却忽视了安全问题。
殊不知,一旦消费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的应用中染有病毒,安装到手机中就会遭遇麻烦;如果扫描的内容是被挂上木马的网址,则有窃取消费者手机通讯录、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的风险,甚至被乱扣话费、消耗上网流量。
为此,中国消费者协会特别提示,安装二维码检测工具,保障用码安全;养成良好的二维码使用习惯,不盲目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如果扫码确有必要,则要提前检测;手机二维码在线购物、支付更要谨慎。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支付宝扫码支付安全性遭质疑 警方提醒二维码勿乱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