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5、怎样辨别木马
怎样才能鉴别什么样的是木马病毒?
建议重启电脑按住F8,进入安全模式杀毒,使用360急救箱。360系统急救箱(原顽固木马专杀大全)包括各种流行木马的查杀工具,可以快速、准确地查杀各类流行木马,如:犇牛、机器狗、灰鸽子、扫荡波、磁碟机等。新版系统急救箱搭载了最新一代的云查杀引擎,拥有最强力的木马查杀能力。
怎么辨别木马病毒进程和常见病毒进程
任何病毒和木马存在于系统中,都无法彻底和进程脱离关系,即使采用了隐藏技术,也还是能够从进程中找到蛛丝马迹,因此,查看系统中活动的进程成为我们检测病毒木马最直接的方法。但是系统中同时运行的进程那么多,哪些是正常的系统进程,哪些是木马的进程,而经常被病毒木马假冒的系统进程在系统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呢?请看本文。
病毒进程隐藏三法
当我们确认系统中存在病毒,但是通过“任务管理器”查看系统中的进程时又找不出异样的进程,这说明病毒采用了一些隐藏措施,总结出来有三法:
1.以假乱真
系统中的正常进程有:svchost.exe、explorer.exe、iexplore.exe、winlogon.exe等,可能你发现过系统中存在这样的进程:svch0st.exe、explore.exe、iexplorer.exe、winlogin.exe。对比一下,发现区别了么?这是病毒经常使用的伎俩,目的就是迷惑用户的眼睛。通常它们会将系统中正常进程名的o改为0,l改为i,i改为j,然后成为自己的进程名,仅仅一字之差,意义却完全不同。又或者多一个字母或少一个字母,例如explorer.exe和iexplore.exe本来就容易搞混,再出现个iexplorer.exe就更加混乱了。如果用户不仔细,一般就忽略了,病毒的进程就逃过了一劫。
2.偷梁换柱
如果用户比较心细,那么上面这招就没用了,病毒会被就地正法。于是乎,病毒也学聪明了,懂得了偷梁换柱这一招。如果一个进程的名字为svchost.exe,和正常的系统进程名分毫不差。那么这个进程是不是就安全了呢?非也,其实它只是利用了“任务管理器”无法查看进程对应可执行文件这一缺陷。我们知道svchost.exe进程对应的可执行文件位于“C:WINDOWSsystem32”目录下(Windows2000则是C:WINNTsystem32目录),如果病毒将自身复制到“C:WINDOWS”中,并改名为svchost.exe,运行后,我们在“任务管理器”中看到的也是svchost.exe,和正常的系统进程无异。你能辨别出其中哪一个是病毒的进程吗?
3.借尸还魂
除了上文中的两种方法外,病毒还有一招终极大法——借尸还魂。所谓的借尸还魂就是病毒采用了进程插入技术,将病毒运行所需的dll文件插入正常的系统进程中,表面上看无任何可疑情况,实质上系统进程已经被病毒控制了,除非我们借助专业的进程检测工具,否则要想发现隐藏在其中的病毒是很困难的。
系统进程解惑
上文中提到了很多系统进程,这些系统进程到底有何作用,其运行原理又是什么?下面我们将对这些系统进程进行逐一讲解,相信在熟知这些系统进程后,就能成功破解病毒的“以假乱真”和“偷梁换柱”了。
svchost.exe
常被病毒冒充的进程名有:svch0st.exe、schvost.exe、scvhost.exe。随着Windows系统服务不断增多,为了节省系统资源,微软把很多服务做成共享方式,交由svchost.exe进程来启动。而系统服务是以动态链接库(DLL)形式实现的,它们把可执行程序指向scvhost,由cvhost调用相应服务的动态链接库来启动服务。我们可以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务,双击其中“ClipBook”服务,在其属性面板中可以发现对应的可执行文件路径为“C:WINDOWSsystem32clipsrv.exe”。再双击“Alerter”服务,可以发现其可执行文件路径为“C:WINDOWSsystem32svchost.exe -k LocalService”,而“Server”服务的可执行文件路径为“C:WINDOWSsystem32svchost.exe -k netsvcs”。正是通过这种调用,可以省下不少系统资源,因此系统中出现多个svchost.exe,其实只是系统的服务而已。
在Windows2000系统中一般存在2个svchost.exe进程,一个是RPCSS(RemoteProcedureCall)服务进程,另外一个则是由很多服务共享的一个svchost.exe;而在WindowsXP中,则一般有4个以上的svchost.exe服务进程。如果svchost.exe进程的数量多于5个,就要小心了,很可能是病毒假冒的,检测方法也很简单,使用一些进程管理工具,例如Windows优化大师的进程管理功能,查看svchost.exe的可执行文件路径,如果在“C:WINDOWSsystem32”目录外,那么就可以判定是病毒了。
explorer.exe
常被病毒冒充的进程名有:iexplorer.exe、expiorer.exe、explore.exe。explorer.exe就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资源管理器”。如果在“任务管理器”中将explorer.exe进程结束,那么包括任务栏、桌面、以及打开的文件都会统统消失,单击“任务管理器”→“文件”→“新建任务”,输入“explorer.exe”后,消失的东西又重新回来了。explorer.exe进程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管理计算机中的资源。
explorer.exe进程默认是和系统一起启动的,其对应可执行文件的路径为“C:Windows”目录,除此之外则为病毒。
iexplore.exe
常被病毒冒充的进程名有:iexplorer.exe、iexploer.exeiexplorer.exe进程和上文中的explorer.exe进程名很相像,因此比较容易搞混,其实iexplorer.exe是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所产生的进程,也就是我们平时使用的IE浏览器。知道作用后辨认起来应该就比较容易了,iexplorer.exe进程名的开头为“ie”,就是IE浏览器的意思。
iexplore.exe进程对应的可执行程序位于C:ProgramFilesInternetExplorer目录中,存在于其他目录则为病毒,除非你将该文件夹进行了转移。此外,有时我们会发现没有打开IE浏览器的情况下,系统中仍然存在iexplore.exe进程,这要分两种情况:1.病毒假冒iexplore.exe进程名。2.病毒偷偷在后台通过iexplore.exe干坏事。因此出现这种情况还是赶快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杀吧。
rundll32.exe
常被病毒冒充的进程名有:rundl132.exe、rundl32.exe。rundll32.exe在系统中的作用是执行DLL文件中的内部函数,系统中存在多少个Rundll32.exe进程,就表示Rundll32.exe启动了多少个的DLL文件。其实rundll32.exe我们是会经常用到的,他可以控制系统中的一些dll文件,举个例子,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rundll32.exe user32.dll,LockWorkStation”,回车后,系统就会快速切换到登录界面了。rundll32.exe的路径为“C:Windowssystem32”,在别的目录则可以判定是病毒。
spoolsv.exe
常被病毒冒充的进程名有:spoo1sv.exe、spolsv.exe。spoolsv.exe是系统服务“Print Spooler”所对应的可执行程序,其作用是管理所有本地和网络打印队列及控制所有打印工作。如果此服务被停用,计算机上的打印将不可用,同时spoolsv.exe进程也会从计算机上消失。如果你不存在打印机设备,那么就把这项服务关闭吧,可以节省系统资源。停止并关闭服务后,如果系统中还存在spoolsv.exe进程,这就一定是病毒伪装的了。
限于篇幅,关于常见进程的介绍就到这里,我们平时在检查进程的时候如果发现有可疑,只要根据两点来判断:
1.仔细检查进程的文件名;
2.检查其路径。
通过这两点,一般的病毒进程肯定会露出马脚。
找个管理进程的好帮手
系统内置的“任务管理器”功能太弱,肯定不适合查杀病毒。因此我们可以使用专业的进程管理工具,例如Procexp。Procexp可以区分系统进程和一般进程,并且以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让假冒系统进程的病毒进程无处可藏。
运行Procexp后,进程会被分为两大块,“System Idle Process”下属的进程属于系统进程,
explorer.exe”下属的进程属于一般进程。我们介绍过的系统进程svchost.exe、winlogon.exe等都隶属于“System Idle Process”,如果你在“explorer.exe”中发现了svchost.exe,那么不用说,肯定是病毒冒充的。
如何在任务管理器中辨别木马病毒?
病毒进程隐藏三法 当我们确认系统中存在病毒,但是通过“任务管理器”查看系统中的进程时又找不出异样的进程,这说明病毒采用了一些隐藏措施,总结出来有三法: 1.以假乱真 系统中的正常进程有:svchost.exe、explorer.exe、iexplore.exe、winlogon.exe等,可能你发现过系统中存在这样的进程:svch0st.exe、explore.exe、iexplorer.exe、winlogin.exe。对比一下,发现区别了么?这是病毒经常使用的伎俩,目的就是迷惑用户的眼睛。通常它们会将系统中正常进程名的o改为0,l改为i,i改为j,然后成为自己的进程名,仅仅一字之差,意义却完全不同。又或者多一个字母或少一个字母,例如explorer.exe和iexplore.exe本来就容易搞混,再出现个iexplorer.exe就更加混乱了。如果用户不仔细,一般就忽略了,病毒的进程就逃过了一劫。 2.偷梁换柱 如果用户比较心细,那么上面这招就没用了,病毒会被就地正法。于是乎,病毒也学聪明了,懂得了偷梁换柱这一招。如果一个进程的名字为svchost.exe,和正常的系统进程名分毫不差。那么这个进程是不是就安全了呢?非也,其实它只是利用了“任务管理器”无法查看进程对应可执行文件这一缺陷。我们知道svchost.exe进程对应的可执行文件位于“C:\WINDOWS\system32”目录下(Windows2000则是C:\WINNT\system32目录),如果病毒将自身复制到“C:\WINDOWS\”中,并改名为svchost.exe,运行后,我们在“任务管理器”中看到的也是svchost.exe,和正常的系统进程无异。你能辨别出其中哪一个是病毒的进程吗? 3.借尸还魂 除了上文中的两种方法外,病毒还有一招终极大法——借尸还魂。所谓的借尸还魂就是病毒采用了进程插入技术,将病毒运行所需的dll文件插入正常的系统进程中,表面上看无任何可疑情况,实质上系统进程已经被病毒控制了,除非我们借助专业的进程检测工具,否则要想发现隐藏在其中的病毒是很困难的。 系统进程解惑 上文中提到了很多系统进程,这些系统进程到底有何作用,其运行原理又是什么?下面我们将对这些系统进程进行逐一讲解,相信在熟知这些系统进程后,就能成功破解病毒的“以假乱真”和“偷梁换柱”了。 svchost.exe 常被病毒冒充的进程名有:svch0st.exe、schvost.exe、scvhost.exe。随着Windows系统服务不断增多,为了节省系统资源,微软把很多服务做成共享方式,交由svchost.exe进程来启动。而系统服务是以动态链接库(DLL)形式实现的,它们把可执行程序指向scvhost,由cvhost调用相应服务的动态链接库来启动服务。我们可以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服务,双击其中“ClipBook”服务,在其属性面板中可以发现对应的可执行文件路径为“C:\WINDOWS\system32\clipsrv.exe”。再双击“Alerter”服务,可以发现其可执行文件路径为“C:\WINDOWS\system32\svchost.exe -k LocalService”,而“Server”服务的可执行文件路径为“C:\WINDOWS\system32\svchost.exe -k netsvcs”。正是通过这种调用,可以省下不少系统资源,因此系统中出现多个svchost.exe,其实只是系统的服务而已。 在Windows2000系统中一般存在2个svchost.exe进程,一个是RPCSS(RemoteProcedureCall)服务进程,另外一个则是由很多服务共享的一个svchost.exe;而在WindowsXP中,则一般有4个以上的svchost.exe服务进程。如果svchost.exe进程的数量多于5个,就要小心了,很可能是病毒假冒的,检测方法也很简单,使用一些进程管理工具,例如Windows优化大师的进程管理功能,查看svchost.exe的可执行文件路径,如果在“C:\WINDOWS\system32”目录外,那么就可以判定是病毒了。 explorer.exe 常被病毒冒充的进程名有:iexplorer.exe、expiorer.exe、explore.exe。explorer.exe就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资源管理器”。如果在“任务管理器”中将explorer.exe进程结束,那么包括任务栏、桌面、以及打开的文件都会统统消失,单击“任务管理器”→“文件”→“新建任务”,输入“explorer.exe”后,消失的东西又重新回来了。explorer.exe进程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管理计算机中的资源。 explorer.exe进程默认是和系统一起启动的,其对应可执行文件的路径为“C:\Windows”目录,除此之外则为病毒。 iexplore.exe 常被病毒冒充的进程名有:iexplorer.exe、iexploer.exeiexplorer.exe进程和上文中的explorer.exe进程名很相像,因此比较容易搞混,其实iexplorer.exe是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所产生的进程,也就是我们平时使用的IE浏览器。知道作用后辨认起来应该就比较容易了,iexplorer.exe进程名的开头为“ie”,就是IE浏览器的意思。 iexplore.exe进程对应的可执行程序位于C:\ProgramFiles\InternetExplorer目录中,存在于其他目录则为病毒,除非你将该文件夹进行了转移。此外,有时我们会发现没有打开IE浏览器的情况下,系统中仍然存在iexplore.exe进程,这要分两种情况:1.病毒假冒iexplore.exe进程名。2.病毒偷偷在后台通过iexplore.exe干坏事。因此出现这种情况还是赶快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杀吧。 rundll32.exe 常被病毒冒充的进程名有:rundl132.exe、rundl32.exe。rundll32.exe在系统中的作用是执行DLL文件中的内部函数,系统中存在多少个Rundll32.exe进程,就表示Rundll32.exe启动了多少个的DLL文件。其实rundll32.exe我们是会经常用到的,他可以控制系统中的一些dll文件,举个例子,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rundll32.exe user32.dll,LockWorkStation”,回车后,系统就会快速切换到登录界面了。rundll32.exe的路径为“C:\Windows\system32”,在别的目录则可以判定是病毒。 spoolsv.exe 常被病毒冒充的进程名有:spoo1sv.exe、spolsv.exe。spoolsv.exe是系统服务“Print Spooler”所对应的可执行程序,其作用是管理所有本地和网络打印队列及控制所有打印工作。如果此服务被停用,计算机上的打印将不可用,同时spoolsv.exe进程也会从计算机上消失。如果你不存在打印机设备,那么就把这项服务关闭吧,可以节省系统资源。停止并关闭服务后,如果系统中还存在spoolsv.exe进程,这就一定是病毒伪装的了。 限于篇幅,关于常见进程的介绍就到这里,我们平时在检查进程的时候如果发现有可疑,只要根据两点来判断: 1.仔细检查进程的文件名; 2.检查其路径。 通过这两点,一般的病毒进程肯定会露出马脚。
木马和病毒有何区别?
木马和病毒有何区别:什么是病毒、木马。
互联网时代,时代之幸,也是不安定因素的温床,这些不安定因素是导致计算机和计算机上的信息损坏乃至被窃的恶意程序,它们可以多方传播,以首次中毒的计算机为跳板,通过邮件,后门,漏洞等各种方式传播,这种恶意程序,谓之:病毒、木马、蠕虫。
即便经过互联网各路卫道士,安全团队的阻击,依然有新的恶意程序不断产生,大肆传播破坏,给广大互联网用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几乎到了让人谈之色变的地步。各路不法人士通过各种途径雁过拔毛,令人防不胜防。
对于用户来说什么样的恶意程序才是病毒、蠕虫、木马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大多数人对这类恶意程序有个笼统的称谓:病毒,并没有清晰的了解TA们之间的区别。究竟什么是病毒、蠕虫、木马。怎么鉴别TA们。
什么是病毒。
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病毒的明确定义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病毒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它必须能自行执行。它通常将自己的代码置于另一个程序的执行路径中。
2、它必须能自我复制。例如,它可能用受病毒感染的文件副本替换其他可执行文件。病毒既可以感染桌面计算机也可以感染网络服务器。
此外,病毒往往还具有很强的感染性,一定的潜伏性,特定的触发性和很大的破坏性等,由于计算机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与生物学上的病毒有相似之处,因些人们才将这种恶意程序代码称之为“计算机病毒”。一些病毒被设计为通过损坏程序、删除文件或重新格式化硬盘来损坏计算机。
有些病毒不损坏计算机,而只是复制自身,并通过显示文本、视频和音频消息表明它们的存在。即使是这些良性病毒也会给计算机用户带来问题。
通常它们会占据合法程序使用的计算机内存。结果,会引起操作异常,甚至导致系统崩溃。另外,许多病毒包含大量错误,这些错误可能导致系统崩溃和数据丢失。
令人欣慰的是,在没有人员操作的情况下,一般的病毒不会自我传播,必须通过某个人共享文件或者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才能将它一起移动。典型的病毒有黑色星期五病毒、比特币勒索病毒等等。
什么是木马:
木马(Trojan Horse),是从希腊神话里面的“特洛伊木马”得名的,希腊人在一只假装人祭礼的巨大木马中藏匿了许多希腊士兵并引诱特洛伊人将它运进城内,等到夜里马腹内士兵与城外士兵里应外合,一举攻破了特洛伊城。
而现在所谓的特洛伊木马正是指那些表面上是有用的软件、实际目的却是危害计算机安全并导致严重破坏的计算机程序。它是具有欺骗性的文件(宣称是良性的,但事实上是恶意的),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具有隐蔽性和非授权性的特点。
所谓隐蔽性是指木马的设计者为了防止木马被发现,会采用多种手段隐藏木马,这样服务端即使发现感染了木马,也难以确定其具体位置;所谓非授权性是指一旦控制端与服务端连接后,控制端将窃取到服务端的很多操作权限,如修改文件,修改注册表,控制鼠标,键盘,窃取信息等等。
一旦中了木马,你的系统可能就会门户大开,毫无秘密可言。
特洛伊木马与病毒的重大区别是特洛伊木马不具传染性,它并不能像病毒那样复制自身,也并不“刻意”地去感染其他文件,它主要通过将自身伪装起来,吸引用户下载执行。
特洛伊木马中包含能够在触发时导致数据丢失甚至被窃的恶意代码,要使特洛伊木马传播,必须在计算机上有效地启用这些程序,例如打开电子邮件附件或者将木马捆绑在软件中放到网络吸引人下载执行等。
现在的木马一般主要以窃取用户相关信息为主要目的,相对病毒而言,我们可以简单地说,病毒破坏你的信息,而木马窃取你的信息。典型的特洛伊木马有灰鸽子、网银大盗等。
以上便是关于什么是病毒、木马、的一些解答和分析,网络发展至今,病毒和木马的区别也越来越模糊了,木马、病毒编制者不断借鉴对方的传播性和可控制性,导致两种恶意程序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怎样辨别木马
杀毒软件 如果你电脑有安装
那么一旦遇见木马 都是会提示你的
至少我用的腾讯电脑管家每次都这样的
木马(Trojan)这个名字来源于古希腊传说,
木马的种类很多,会造成各种不同的异常
例如:
1远程操作,这个也是数量多,危害大的一种
2信息发送,把你的信息发送到对方
3破坏性质,破坏计算机里面的文件,系统
一般中毒都是通过下载软件,浏览未知网页,
或者是接收陌生人给你发送的文件,
如果电脑中了木马建议尽快杀毒以免造成系统问题,
可以先做一次全盘杀毒,然后在改密码,
病毒没有清除就改密码,对方一样可以知道,
所以在杀毒完毕之后更改密码,
最后开启实时防毒保护。
下载东西老提示是病毒,怎样识别哪些是木马病毒?
1.伪装成图片文件。这是黑客常用来骗别人执行木马的方法。将木马说成为图像文件,比如说是照片,只要入侵者扮成美眉及更改服务端程序的文件名为“类似”图像文件的名称,然后再假装传送照片给受害者,一般情况下受害者就会立刻执行它,致使电脑系统感染木马。
2.伪装成应用程序扩展组件。这类扩展组件的木马最难识别。黑客通常将木马程序写成各种类型的文件,然后挂到一个出名软件的安装目录中,由于软件本身很出名,所以通常不会有人怀疑它的安全性,更不会检查它的文件是否多了,当运行这个软件的时候,木马也会同时运行。
3.逆名木马伪装成JPG 、TXT文件。木马作者通过技术手段,使得文件名逆向显示为:扩展名+文件名(exe.txt),让木马文件名看上去跟记事本文件完全一样,即使是经验丰富的IT技术人员也会很容易被该木马欺骗。
4.利用你的惯性点击心理,伪装成文件夹。把木马文件伪装成文件夹图标后,放在一个文件夹中,然后在外面再套三四个空文件夹,很多人出于连续点击的习惯,点到那个伪装成文件夹木马时,也会收不住鼠标点下去,这样木马就成功运行了。
5.邮件冒名欺骗。该类木马植入的前提是,用匿名邮件工具冒充好友或大型网站、机构单位向别人发带木马附件的邮件,只要下载附件并打开的话就中木马了。
6.伪装成RAR等压缩文件。木马作者会将木马和一个热门的资源(比如写真照片)捆绑成一个自解压包文件,同时文件图标会更换成为RAR图标,由于图片相似度极高,用户很容易就误操作,同时,为了防止被用户识破木马,作者还会修改rar等压缩包的关键数据结构,这样一来用户很难通过解压的方式来辨别文件中是否包含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