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黑客接单,接单网站,黑客入口

365知识网小知识(365知识图)

本文目录一览:

文言文里水浒传108将出场诗

001、天魁星,呼保义、宋江:

郓城押司貌不扬,深明大义志四方;聚集一百单八将,替天行道美名扬。

002、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

身为员外在北京,棍棒天下貌出众,梁山第二金交椅,世间难得真英雄。

003、天机星,智多星、吴用:

神机妙算赛孔明,羽扇一摇心计生;沙场之上统百战,水泊梁山显神通。

004、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

道号一清八尺身,呼风唤雨能腾云;统得千军与万马,挥剑斗法著乾坤。

005、天勇星,大刀、、关胜:

将门之后武艺高,手中握有青龙刀;水泊梁山五虎将,再现关公当年骁。

006、天雄星,豹子头、林冲:

传艺禁军八十万,白虎堂内奸佞陷;暴怒血洗山神庙,被逼雪夜上梁山。

007、天猛星,霹雳火、秦明:

一条狼牙手中舞,性情刚烈一勇夫;声讨豪杰中圈套,归罢梁山展宏图。

008、天威星,双鞭、呼延灼:

英勇善战使双鞭,恰似前世呼延赞;无奈败在金枪手,只得梁山做好汉。

009、天英星,小李广、花荣:

神箭百步可穿杨,清风寨中当大王;重情重义真君子,愿与宋江同天堂。

010、天贵星,小旋风、柴进:

家住沧州横海郡,广交天下有志君;为叔争讨花园地,竟然引得火上身。

011、天富星,扑天雕、李应:

结盟友好祝家庄,为救好汉见刀枪;愤怒两修生死书,怎奈却把雕翅伤。

012、天满星,美髯公、朱仝:

江湖人称美髯公,一脸须髯好尊容;怎奈误失小衙内,最终被迫梁山行。

013、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三拳打死镇关西,菜园倒拔垂杨柳;禅杖大闹野猪林,伸张正义写春秋。

014、天伤星,行者、、武松:

景阳岗上把虎打,复仇杀恶祭武大;行义醉打蒋门神,征讨单臂擒方腊。

015、天立星,双抢将、董平:

武艺高强使双抢,绊马索下却难防;归罢梁山再雄起,沙场神勇真猛将。

016、天捷星,没羽箭、张清:

手中石子真凶险,人称绰号没羽箭;沙场与他来交手,诸多大将败面前。

017、天暗星,青面兽、杨志:

身为三代将门后,卖刀误伤成阶囚;押运痛失生辰钢,被迫梁山做草寇。

018、天佑星,金枪手、徐宁:

使得一条钩镰枪,四代祖传雁翎箱;石迁施计偷金甲,被赚梁山聚义堂。

019、天空星,急先锋、索超:

大斧一把挥手中,入伙梁山聚义厅;沙场之上多征战,冲锋陷阵马先行。

选自:365知识网

020、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

腿着甲马脚生风,八百里路一日行;军机军情来通报,水泊梁山多战功。

021、天异星,赤发鬼、刘唐:

衣衫破烂赤发鬼,醉卧灵殿被当贼;晁盖巧计来搭救,聚义劫钢显神威。

022、天杀星,黑旋风、李逵:

喊声震天惊雷动,双斧挥舞起狂风;今朝有酒今朝醉,忠孝老母母丧生。

023、天微星,九纹龙、史进:

满身刺有九青龙,有武也难保家中;丢罢庄园梁山去,聚义梁山再腾空。

024、天究星,没遮拦、穆弘:

揭阳镇上来称霸,一手遮天唯有他;遇得宋江及时雨,上得梁山成佳话。

025、天退星,插翅虎、雷横:

猛虎插翅可腾空,行侠仗义我雷横;情急枷打白秀英,被迫上得梁山中。

026、天寿星,混江龙、李俊:

扬子江中一条龙,梁山水泊是精英;谁敢无视来侵犯,看我水上有神兵。

027、天剑星立地太岁阮小二:

渔歌唱遍蓼儿洼,水泊梁山是我家;天王老子也不怕,不信叫你变鱼虾。

028、天平星,船火儿、张横:

不怕恶徒不怕官,浔阳江中伴浪眠;如若富家此路过,金银财宝留我船。

029、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

蓼儿洼里多歌声,任我游来任我行;自幼饮的梁山水,清贫咱也有豪情。

030、天损星,浪里白条张顺:

从小生长浔阳江,随风伴浪水做床;征讨方腊当使者,壮烈中箭上天堂。

031、天败星,活阎罗阮小七:

蓼儿洼里来度过,水泊梁山多高歌;愤怒倒船偷御酒,戏穿黄袍也快活。

032、天牢星,病关索、杨雄:

凤眼朝天面皮黄,家有贱妻通和尚;好汉怎能受耻辱,翠屏山上斩孽狂。

033、天慧星,拼命三郎石秀:

祖贯金陵健康府,流落卖柴把日度;有缘相识病关索,重情性命不在乎。

034、天暴星,两头蛇、解珍:

父母双亡且无妻,一身惊人好武艺;深山老林驱虎豹,哪知寻猎歹人欺。

选自:365知识网

035、天哭星,双尾蝎、解宝:

登州山下当猎户,与兄相伴同出入;人送绰号双尾蝎,豺狼面前他更毒。

036、天巧星,浪子、、燕青:

相貌出众武艺精,打雷比武闹京城;情真意切李师师,浪迹天涯相伴行。

037、地魁星,神机军师朱武:

身居华州华阴县,少华山上一片天;有谋有略且神算,熟知阵法多变幻。

038、地熬星,镇三山、黄信:

曾是朝中龙虎将,惨败青州大沙场;真诚相见霹雳火,走向梁山聚义堂。

039、地勇星,病尉迟、孙立:

祖是琼州军马孙,习得武艺统千军;枪能使来鞭能耍,水泊梁山现真身。

040、地杰星,丑郡马、宣赞:

武艺技压汴梁城,容颜丑陋妻丧生;一日归得梁山来,再战沙场展才能。

041、地雄星,井木犴郝思文:

本是朝中一猛将,立马横枪谁敢当;怎奈难防金钩锦,败在女将扈三娘。

042、地威星,百胜将、韩滔:

百战百胜武艺高,连环马阵任其招;征战遇到钩镰枪,金枪手下再难逃。

043、地英星,天目将、彭屺:

将门之子本姓彭,此人家住东京城;曾是颍州团练使,三尖刃刀武艺精。

044、地奇星,圣水将单廷圭:

[ 转自365知识网 ]

坐骑乌马黑杆枪,在朝为将多嚣张;竟然败在梁山军,聚义堂中来增光。

045、地猛星,神火将魏定国:

胯下一匹胭脂马,一把大刀手中拿;梁山聚义再征战,久经沙场我胆大。

046、地文星,圣手书生萧让:

挥笔成章且生花,锦囊妙计来写下;可叹梁山招安后,奸佞门里再安家。

047、地正星,铁面孔目裴宣:

清正廉明无私念,有奖有罚无偏见;深明大义有正气,梁山寨里包青天。

048、地辟星,魔云金翅殴鹏:

祖籍本是黄州人,因恶官府到绿林;此夫艺高胆又大,梁山聚义展乾坤。

049、地阖星,火眼狻猊邓飞:

襄阳府地我是谁,手中舞动铁链锤;火眼狻猊是绰号,疆场之上更神威。

选自:365知识网

050、地强星,锦毛虎、燕顺:

本来贩马又贩羊,生意场上痛断肠;有朝一日梁山去,聚义之后再发光。

051、地暗星,锦豹子、杨林:

祖贯本是彰德府,头圆耳大双目疏;巧遇戴宗戴院长,入伙走上梁山路。

052、地轴星,轰天雷、凌振:

军令一下战鼓响,雷声阵阵惊天堂;千军万马杀将去,天崩地陷鬼神慌。

053、地会星,神算子、蒋敬:

手中算盘啪啪响,两袖清风我高尚;无论是粮是军饷,一切都由我来扛。

054、地佐星,小温侯、吕方:

祖贯潭州一少侠,全身着装红衣甲;平昔喜好学吕布,方天画戟舞天下。

055、地佑星,赛仁贵、郭盛:

四川嘉陵是祖籍,血气方刚白甲衣;江湖人称赛仁贵,手中一条方天戟。

056、地灵星,神医、安道全:

医术高明华佗现,军营之中如神仙;多少生命由他救,多少冤魂别西天。

057、地兽星,紫髯伯黄莆端:

东昌府内是兽医,碧眼紫髯识百畜;来得梁山多操劳,专为军马把病驱。

058、地微星,矮脚虎、王英:

救兄踏平清风寨,女有姿色笑颜开;宋江对他许姻缘,美丽夫人便得来。

059、地慧星,一丈青扈三娘:

女中豪杰扈三娘,身怀绝技容貌靓;使得两把日月刀,降来多少好武将。

060、地暴星,丧门神、鲍旭:

凶险毒辣残暴人,人称他是丧门神;水泊梁山来感化,胸怀大志统三军。

061、地默星,混世魔王樊瑞:

徐州沛县忙砀山,为头先生本姓樊;混世魔王是绰号,用兵如神风雨唤。

062、地猖星,毛头星、孔明:

白虎山地孔太公,有个大子毛头星;手中一条大哨棒,师傅竟是宋公明。

063、地狂星,独火星、孔亮:

性急好与人厮闹,竟然不知天地高;路遇醉者遭痛打,识得武松真英豪。

064、地飞星,八臂哪吒项充:

樊瑞手下一副将,手中持有铁标枪;团牌插刀胸前挡,百步取人怎能防。

065、地走星,飞天大圣李衮:

左手仗有一团牌,右手还有一剑在;背插飞标二四把,百步之内拿命来。

066、地巧星,玉臂匠金大坚:

济州城里名声响,中原一绝雕玉匠;火花四溅有铿锵,刻碑立传永留芳。

067、地明星,铁笛仙、马鳞:

梁山好汉铁笛仙,笛声悠扬润心田;无论闲时与征战,载歌载舞音乐伴。

068、地进星,出洞蛟、童威:

浔阳江上一英豪,水泊行舟乐不消;我的地盘我做主,谁敢犯我出洞蛟。

069、地退星,翻江蜃、童猛:

我行我素无所求,翻江倒海任我游;芦塘遨游八百里,梁山水泊能行舟。

070、地满星,玉幡竿、孟康:

祖贯本是真州人,杀官绿林来安身;水泊梁山把船造,载得万马与千军。

071、地遂星,通臂猿、侯健:

洪都侯氏一神剪,绰号本叫通臂猿;尺量布匹再缝制,旌旗飘扬遍地天。

072、地周星,跳涧虎、陈达:

深居华阴少华山,兄弟四人一片天;只要有我跳涧虎,纵横险恶万丈渊。

073、地隐星,白花蛇、杨春:

杨春人称白花蛇,横眉立目虽凶色;舍身救难在水泊,行侠仗义心胸阔。

074、地异星白面郎君郑天寿:

白面郎君是绰号,手中一把大朴刀;和力王英劫囚车,救得宋江出笼牢。

075、地理星,九尾龟陶宗旺:

祖贯光州本姓陶,力大无比使铁锹;江湖人称九尾龟,梁山房屋他建造。

076、地俊星,铁扇子、宋清:

后勤保障很重要,别说风凉我逍遥;里里外外多操劳,美食犒赏众英豪。

077、地乐星,铁叫子、乐和:

音乐相伴在水泊,聚义梁山有欢乐;闲来无事多畅饮,胜利归来奏凯歌。

078、地捷星,花项虎、龚旺:

浑身上下刺虎斑,纵马还有飞枪伴;张清左右为副将,胸中一颗英雄胆。

079、地速星,中箭虎丁得孙:

面颊连项皆伤疤,马上会使双飞叉;入得梁山来聚义,征战疆场多厮杀。

080、地镇星,小遮拦、穆春:

揭阳镇上多威风,巧遇宋江宋公明;有朝一日梁山去,入伙之后再重生。

081、地稽星,操刀鬼、曹正:

此人家住开封府,祖代原本是屠户;林冲手下学过武,杀得一手好牲畜。

082、地魔星,云里金刚宋万:

最先便是梁山汉,心胸宽阔且坦然;不争名来不图利,交椅排位无怨言。

083、地妖星,摸着天、杜迁:

只因最早到梁山,伸手便能摸着天;风水宝地豪杰聚,几易寨主也心甘。

084、地幽星,病大虫、薛永:

祖贯河南在洛阳,揭阳卖药耍棍棒;身怀绝技行天下,不怕虎豹与豺狼。

085、地伏星,金眼彪、施恩:

屈于恶徒蒋门神,牢房遇得武松君;好酒好肉相款待,最终义夺快活林。

086、地僻星,打虎将、李忠:

街头卖药使枪棒,江湖人称打虎将;厮杀赢了山寨主,桃花山上即称王。

087、地空星,小霸王、周通:

打家劫舍立门户,桃花山上副寨主;抢亲招来花和尚,落得恼羞又成怒。

088、地孤星,金钱豹子汤隆:

手中舞动铁瓜锤,竟把街头石砸碎;引得路人齐叫好,金钱豹子我怕谁。

089、地全星,鬼脸儿、杜兴:

此人生来貌丑形,怄气夺了同伙命;蓟州府里吃官司,识得杨雄才逃生。

090、地短星,出林龙、邹渊:

自小清闲好赌钱,聚众打劫登云山;更有一身好武艺,性气高强敢斗天。

091、地角星,独角龙、邹润:

脑后肉留是天生,性起撞断涧边松;众人看罢皆震惊,赠他绰号独角龙。

092、地囚星,旱地忽律朱贵:

本是沂州沂水人,山寨之下来安身;多少英雄此地过,手中羽箭点寨门。

093、地藏星,笑面虎、朱富:

江湖人称笑面虎,为救李逵把计出;迷昏药来药师傅,走向水泊梁山路。

094、地平星,铁臂膊、蔡福:

押牢节级刽子手,一把法刀扛肩头;为了周全卢俊义,放手屠刀梁山走。

095、地损星,一只花、蔡庆:

蔡福嫡亲小兄弟,同为节级小押狱;帽旁常戴一只花,哥哥一旁来站立。

096、地奴星,催命判官李立:

揭阳岭下开酒店,行人路过多凶险;自从入伙做好汉,水泊梁山把绿添。

097、地察星,青眼虎、李云:

沂江蒙山山中人,三五十汉难近身;梁山喝令砖瓦匠,兴建房屋我李云。

098、地恶星,没面目、焦挺:

此人家住中山府,祖传三代为相扑;身手不凡力气大,性格刚强又冷酷。

099、地丑星,石将军、石勇:

众人面前说大话,大宋皇帝也不怕;日常只靠赌为生,心中敬仰宋公明。

100、地数星,小尉迟、孙新:

祖是琼州登州驻,身长力壮钢鞭舞;为救英雄大劫牢,水泊梁山落门户。

101、地阴星,母大虫顾大嫂:

经营饭店与赌场,兼得杀牛和宰羊;劫牢救义梁山去,使得山寨增风光。

102、地刑星,菜园子、张青:

孟州道上种菜园,十字坡中开酒店;一天武松此处过,指引行者二龙山。

103、地壮星,母夜叉孙二娘:

酒店开在十字坡,路人来了命难活;好肉做了包子馅,坏肉拿去填湖河。

104、地劣星,活闪婆王定六:

扬子江边听浪歌,平时卖酒过生活;走起路来跳又快,人称绰号闪电婆。

105、地健星,险道神郁保四:

膀大腰圆身一丈,原为青州盗马狂;曾头市中归梁山,从此便把帅旗扛。

106、地耗星,白日鼠、白胜:

黄泥岗东安桨村,曾是无事一闲人;扮个农夫来卖酒,同与七星劫金银。

107、地贼星,鼓上蚤、时迁:

飞檐走壁身如燕,偷鸡摸狗他也干;自从成为梁山汉,大显身手重见天。

108、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

祖贯本在涿州地,慧眼能识千里驹;贩来好马献梁山,甘愿最末金交椅。

看看“中国古代定情信物”有哪些

中国古代定情物讲究“情”而不讲究“物”,一块玉佩、一个香囊、一束秀发、甚至一枚瓜果,都可以作为定情物,都可以表达自己对“情”之诉求。

在中国古代,定亲是男女双方确定婚姻关系、仅次于正式结婚的社会性的重要礼仪。定亲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却常有用信物来定情的做法;迫于礼教和社会压力,交换定情信物一般都是男女双方私下进行,他人无从知晓。

古代定情信物包括:手镯、缠臂金、戒指、耳环、香囊等,或者是家中祖传的某种小物件、本人精心选购的某种纪念品等。不管信物为何、价值是否贵重,信物总会有一定来历或与自己有特殊的关系,其精神上的含义肯定是不能用物品是否值钱来衡量的。赠上了信物,犹如呈上了自己的心愿,表明自己将终身不移其志。

1、手镯

- 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手镯由来已久,起源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遗址,和位于山东曲阜西夏候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学家均发现了陶环、石镯等古代先民用于装饰手腕的镯环。从出土的手镯实物来看,有动物的骨头、牙齿,以及石头、陶器等。手镯的形状有圆管状、圆环状,也有两个半圆形环拼合二成的。

隋唐至宋朝,妇女用镯子装饰手臂已很普遍,称之为必须臂钏。初唐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周肪的《簪花仕女图》,都清晰地描绘了手戴臂钏的女子形象。这不仅仅限于宫廷贵族,平民百姓也十分热衷。据史书记载,崔光远带兵讨伐段子章,将士到处抢掠,见到妇女,砍下手臂,取走臂钏。可见当时戴臂钏的女子并非少数。

唐宋以后,手镯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有了高度发展,有金银手镯、镶玉手镯、镶宝手镯等等。造型有圆环型、串珠型、绞丝型、辫子型、竹子型等。到了明清乃至民国,以金镶嵌宝石的手镯盛行不衰。在饰品的款式造型上、工艺制作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手镯虽然被认为是作为手臂的装饰物,是人们最早萌生的一种朦胧的爱美意识,但也有许多科学家认为,手镯最初的出现并非完全是出自于爱美,而是与图腾崇拜、巫术礼仪有关。同时,也有史学家认为,由于男性在经济生活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使得戒指、手镯等饰物有了一种隐喻拴住妇女,不让其逃跑的蛮夷习俗。这种隐喻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存在着。

2、缠臂金

- 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

早期臂钏实物多出现于北方地区,通常将金银条锤扁,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少则三圈,多则五圈八圈,并有花、素之分:镂刻有花纹的,称“花钏”,素而无纹的,称“素钏”。无论从什么角度观察,所见都为数道圆环,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钏”字的造形从“金”,从“川”,其中的“川”字即象形而来。 

3、戒指

- 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

古代未婚女子均不戴戒指,因为戒指是定亲或定情信物,所以这个最小的信物在女子心中的分量却是最重的,到今天也是如此。伸出手让对面的人为自己戴上,而后,或者幸福的戴一辈子,或者早晚有一天对着它哭到心碎。

《太平广记》里说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曰:“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已忧思而死,二人遂神会于王氏宅中。

《云溪友议》写韦皋与玉箫相恋,依依惜别时韦皋送给玉箫一枚玉指环,发誓五至七年后来娶玉箫。但后来韦皋违约不至,玉箫绝食而死。再后来韦皋成为西川节度使,知此事后悔恨不已,遂“广修佛像”以赎罪,最后玉箫托生为歌姬,又回到了韦皋的身旁,再续一世的情缘。

4、耳环

- 何以致区区?耳中双明珠。

我国女性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各种耳饰打扮自己了。最早的记录见于《山海经》“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三国志》中诸葛恪说:“穿耳贯珠,盖古尚也。”可知穿耳从三代时起至今不衰的时尚。耳饰又分为耳丁、耳珰、耳环、耳坠等样式。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闲情偶记

生容》里将耳饰里小巧简洁的耳环称为“丁香”,将繁复华丽的耳坠称为“络索”。他说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见耳环在古人审美观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唐代张籍《节妇吟》“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中的“明珠”指代的就是耳环。是否也因为这首诗让人觉得以耳环为信物透着悲情?元末张惠莲悼念亡夫的《竹枝词》想必也是睹物思人所作:“忆把明珠买妾时,妾起梳头朗画眉。郎今何处妾独在,怕见花间双蝶飞”。

靖康之难以后,宋徽宗派官员曹勋逃回南宋,让已经成为皇帝的儿子赵构起兵相救,曹勋带回了赵构许多至亲的随身物品作为凭信,其中有赵构发妻的一只耳环,当年康王与康王妃情深爱浓,耳环或许能唤起苟安的赵构解救苦难中亲人的奋发,然而家国巨变,情随事迁,半壁河山尚无力收回,更何况一个“失节”的妻子,可怜的王妃留着另一只耳环,残生唯有望断归路泪空流了。

5、香囊

-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

香囊的历史由来已久。古时又称香包、香缨、香袋、香球、佩伟、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为香囊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也常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

安史乱起,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一行人仓皇西狩,马嵬坡六军不发,唐玄宗牺牲了杨贵妃的生命,让她独自去承担酿成国家战乱的责任。杨贵妃被绞杀后,尸体被匆忙就地埋葬。待到收复西京以后,唐玄宗派人悄悄将她的遗体移葬,办事宦官发现贵妃的遗体只剩下莹莹白骨一架,唯有临死时佩戴在胸前的香囊还完好似昔,他把香囊取下复命。垂垂老矣的太上皇玄宗见到香囊睹物思人,当年骊山歌舞的欢乐宛在,伊人的浓爱只留下眼前这只香囊!他把香囊装入衣袖,不禁老泪纵横。八十年过去后,诗人张祜感叹此物此事,写下了《太真香囊子》一诗:“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

没有人再能为玄宗解开这只小小的香囊了,说不清楚是爱还是恨的情感,除了玉环谁人能解得开呢?

《晋书

贾午传》中记载了贾充的小女儿贾午与她父亲贾充的幕僚韩寿相恋的故事,幽会时贾午以西域的香料相赠,不料上朝时韩寿身上的香味被贾充察觉,他猜到了事情的原由以后,没有责怪女儿,而是让女儿嫁给了韩寿,并因此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这西域之香应该由贾午装在自己亲手做的香囊里相赠,才不算辱没了贵重礼物和女儿家的一番情意。

《红楼梦》里林妹妹也曾给宝哥哥做过香囊,一针一线都凝结着她的情思。有一回写黛玉误会宝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赌气把正在做的另一个剪了,香囊却是宝玉贴身戴着,怎么会送人?当芳华不再、红雨落尽的时候,见香囊犹见伊人,却只怕宝玉已是不忍再看了。

6、玉佩

- 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古人爱玉,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古语。《古诗笺》中释说:“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以示人有所属。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诗经》中:“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

,母亲一面殷殷地叮嘱女儿些私语,一面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

7、同心结

- 何以结中心?素缕连双针。

《诗源》里说文胄与邻妇姜氏相爱,并送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为信物,姜氏启履箱,取连理线,贯双针,织同心结回赠文胄。素缕表示纯洁,而针谐音同贞。 

将那丝丝缕缕的锦带编成连环回文式的同心结来赠与对方,绵绵思恋与万千情愫也都蕴含其中。梁武帝萧衍诗有“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宋代林逋有“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的词。 

言为心声,所谓“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结”这个汉字就象是一张“不舍心怀、情用牢结”的网,却网不尽天下痴儿女故事的万一,目睹神伤。 

8、簪

- 何以结相于?金薄画搔头。

簪,古人用来插定发髻或连冠于发的一种长针,后来专指妇女插髻的首饰。《史记·滑稽列传》里说:“前有堕珥,后有遗簪”。杜甫《春望》中也有“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之句。

中国少数民族有传统的用簪来固发、美发之俗,其发簪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选自:365知识网

唐宋时期及以后各代,是发簪流行的盛世。唐代敦煌壁画中的众多妇女就是插满花簪的形象。唐代画迹中也有众多满头插簪的妇女形象。《宋书.行志》记载:“宋代元嘉六年民间妇女结发者,...头上有花插簪梳等饰”。宋代陆游《入蜀记》记载当时西南一带的女子头饰为“插银钗至六只,后插大象牙梳,如手大”。

明清时期,发簪式样十分丰富,主要变化多集中在簪首。它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还爱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作簪首形状。常见的花种有梅花、莲花、菊花、桃花、牡丹花和芙蓉花等。

它常是男士送给心仪女子的首选礼物,女子也经常将之作为定情信物送给情郎,很多凄美的爱情故事就因一支发簪而发生。现在流行的发簪几乎完全复制了古代发簪的外形和用料,金、银等贵价原料依然是女子的最爱。

9、钗

-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

10、裙

- 何以答欢忻?纨素三条裙。

古代的绢称为纨素,而裙是从“裳”演变而来。古时布帛门幅狭窄,一条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因有“裙”的名称。古代“裙、群”二字同源,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裙,群也,连接群幅也。汉辛延年《羽林郎》诗:“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关于裙子的情愫最让人感慨的莫过于武则天这首《如意曲》,这诗是她为谁写下的呢?一样骞累于千丈红尘和茫茫人海,人世间的女子哪怕豪气干云如武则天看到月光下的桂树,仍旧没逃过夜夜绵长的思念…… 

11、红豆

-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选自:365知识网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是粒粒鲜红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果实,伴着姑娘心中思念,慢慢变成了地球上最美滴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

12、梳子

- 接发同心,以梳为礼。

接发同心,以梳为礼。我国古时候,送梳子有私订终身,欲与你白头偕老意思。送梳子代表一辈子都要纠缠到老,有结发、私订终身意思。古代女子出嫁前有家人为其梳头习俗,所谓“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既包含了家人美好祝愿,也有爱意传递。因此,不少地方有了七夕送梳子习俗。

送梳子有几种说法:

1.梳子代表相思,代表着很想念很挂念!

2.梳子每天都梳理头发也代表着密切性,代表着白头携老!

3.梳子还代表爱情,古代一般有做定情意思!

4.梳子也代表健康,快乐!把烦恼一扫而过,把心结打开,而且梳头会给人精神,带给人自信!

还有一种说法是梳子不能送朋友,代表绝交,若送情人代表白头偕老!

13、罗帕

- 手执罗帕,巧笑嫣然。

古代罗帕多用于传情,带着说不清道不尽缠绵之意多有这般场景,一女子面对心上人,含羞敛眉,面飞红霞,双手无措,便送帕于手。几分无助,几分娇怯,几分心喜,让人怜爱之意顿生。

古书有云“有女子,手执罗帕,巧笑嫣然”,想那女子,伫立于万花从中,借着帕角飘忽,暗送秋波。既掩去了露齿尴尬,又可平添几分娇媚,更可在转身之时,轻笑向那失了神男子抛下一句“呆子”,万般风情俱在其中,勾起他人心底之情愫,便是又引出一段千古佳话或是绝唱,何乐而不为呢。

14、花椒

- 直截了当,多子多孙。

花椒是香料作物,因为多籽粒,含婚后“多子”寓意,因此春秋时男女有用花椒来作为定情物习俗。《诗经·陈风·东门》中,就讲到一个男子在舞会上收到姑娘送滴一束花椒作为定情物故事。定情时就说好将来要生很多孩子,古人在爱情上其实很直白。

15、瓜果

-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讲一个男子得到心爱女子所赠送滴木瓜、木桃、木李后决定回赠以各种佩玉,表达永结同心意愿。古时候,“男任狩猎,女任采集”,所以“蔬果之属为女子所有”,女子要向心上人表达爱意,通常会赠送瓜果。

16、对半之物

- 狗血剧情。

古装电视里常有将玉佩等物件掰成两半,各执一块以定情桥段。这也是古代常见定情方式。还有将胭脂盒拆开,将盖子送情郎、将镜子拆成两半、或将钗一分为二等。古时候交通不方便,上京赶考或者远游,一去就是许多年,等回来时已是物是人非,所以这类定情物往往是寻子认亲证物。

17、同心锁

- 永结同心。

记得有一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善良女孩和忠厚后生相爱了;可是做商人父亲不想让女儿过穷苦日子,偏偏把她许给官家公子;婚期来临时,后生勇敢抢出了新娘逃到了山里;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之际,他们挽着手从山上飞身跳了下去,后人寻找他们时只发现了两把锁在一起滴石锁。

这是一个美丽寓言,一个虔诚祈愿,还是一个永恒不变承诺。同心锁是将一对相爱恋人名字刻在锁上,锁在众佛环绕锁链上,将两个人滴心紧紧“锁”在一起,使他们爱情将永恒不变,只要相互真诚,佛祖都会见证保佑他们永恒感情。爱可以无语!默默无语中已经倾注了自已爱滴同心锁,锁上了,希望一辈子也不打开,只要爱存在,就能享受到阳光雨露般生活。

18、如意

- 万事如意,帝王之选。

古代宫廷里不少地方都会摆放如意,以供帝后玩赏。除此之外,如意还作为一种信物,在皇帝选后妃时,皇帝执如意,授予看中女子。如意在宫中还是一种高贵礼品。每逢皇帝即位、帝后生日等喜庆之日,王公大臣都要向帝后敬献如意。

[ 转自365知识网 ]

19、头发

- 青丝一缕随身寄,妾身如丝永相随。。

女子的发,承载了太多的情思。流云、堆鸦、雨鬓风鬟……这美丽的文字太多。最早的《诗经》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凌乱的发丝,那是对远行的良人的思念;汉乐府《羽林郎》中“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形容胡姬极致之美;庾信《春晓诗》中更甚,“萦鬟起照镜,谁忍插花钿”,写发鬟之美使这个女子连花钿都不插了;苏轼《洞仙歌》中“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是何等的风情;司马光一句“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亦曾令我羡极那样淡定娴雅的美丽。而至于《白发魔女传》中,为情所困一夜白头的练霓裳,云样的白发,是那女子的情伤,亦曾令多少人为之动容呵。

“青”与“情”,“丝”与“思”,青丝,这个词想想,就该与缠绕有关吧。杨贵妃第二次被唐明皇逐出宫后,对传话的太监说“妾罪合万死,衣服之外,皆圣恩所赐。唯发肤是父母所生。今当即死,无以谢上。”说完铰下一缕头发让太监转交唐明皇。唐明皇见后心恸不已,结局自然是和好如初。日后生死相隔,雷雨交加中,她的三郎坐在破龙椅上,拿出她多年前相赠的青丝贴在胸口上嚎啕泣绝,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终相见了。

青丝一缕随身寄,妾身如丝永相随。长亭送别,莺莺送给张生一缕青丝,让他贴身收藏。虽然在后人的演绎中,他们终成了眷属,但是起初,不是这样吧?青丝妖娆,依然缠不住故人的心。男子负心,女子伤痛。他以轻慢的口吻说起那个“尤物”,他的抛弃,倒像是是迷途知返一样。及至多年后他路过,许是记起那女子的笑靥,于是以表兄的身份求见,她回复了一首诗:“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人们用各种信物来见证他们的爱情,每一信物都被赋予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念。文中提到的信物有一些已经远离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一些直到现在还在相爱的人之间传递。

附上中国古代十大定情信物:1、正妻范儿——簪;2、君子之情——玉佩;3、情香怡人——香囊;4、直截了当——花椒;5、温良贤惠——瓜果;6、受之父母——头发;7、狗血剧情——对半之物;8、纠结缠绵——同心结;9、神仙专用——手镯;10、帝王之选——玉如意。

社会经验知识

古人流传下来的混社会经验

我们时常有这样的念头:他妈的,我怎么混得这么差?收起你酸酸的目光,让古人来告诉你,怎么混社会。

人情是纸张张薄,事事如棋局局新。

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贵人。

门前拴上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

门前放根讨饭棍,亲戚故友不上门。

世上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路行人。

有钱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曽见一人。

胜者为王败者寇,只重衣冠不重人。

三贫三富不到老,十年兴败多少人。

在官三日人问我,离官三日我问人。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

百炼化身成铁汉,三缄其口学金人。

十分伶俐使七分,常留三分与儿孙。

君子落得做君子,小人枉自做小人。

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

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

平身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越奸越狡越贫穷,奸狡原来天不容。

富贵若从奸狡起,世间呆汉喝西风。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

人情是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如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务求到处人情好,不饮随他酒价高。

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秋至满山皆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

美人卖笑千金易,壮士穷途一饭难。

少时总觉为人易,华年方知立业难。

用心计较般般错,退迟思量事事难。

世上闲愁千万斛,不叫一点上眉端。

毁身每是作恶日,成名皆在行善时。

莫把真心空计较,唯有大德享万年。

谗言败坏真君子,美色消磨狂少年。

神仙难断阴骘事,黄天不昧苦心人。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平身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

鬼神可敬不可谄,冤家宜解不宜结。

人生何处不相逢,莫因小怨动声色。

好义固为人所钦,贪利乃为鬼所笑。

贤者不炫己之长,君子不夺人所好。

善业可为须着力,是非闲杂莫劳心。

良田不由心田置,产业变为冤业折。

千年天地八百主,田是主人人是客。

阴地不如新地好,命运在人不在天。

有理问得君王倒,有钱难买子孙贤。

水暖水寒鱼自知,花开花谢春不管。

蜗牛角上校雌雄,石光火中争长短。

留心学到古人难,立脚怕随流水转。

少而寡欲颜色好,老不求官梦也闲。

妙药难医冤孽病,横财不富命穷人。

多情自古空遗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命中只有八合米,走进天下难满升。

知恩报恩天下少,反面无情世间多。

荣宠旁边辱等待,贫贱背后福跟随。

各人生死各人了,管人闲事受人磨。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红粉佳人休说老,风流浪子莫叫贫。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得食猫儿强似虎,褪毛鸾凤不如鸡。

为人莫作千年计,三十河东四十西。

当路莫栽荆棘树,他年免挂子孙衣。

屋漏偏遭连阴雨,船慢又遇顶头风。

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

美人绝色原妖物,乱世多财是祸根。

畜生易度人难度,宁度畜生不度人。

天作棋盘星作子,水有源头树有根。

昨日花开今日谢,百年人有万年心。

北邙荒冢无贫富,云垒浮云变古今。

世事茫茫难自料,清风明月冷看人。

守口不谈新旧事,知心难得两三人。

欲知世情须尝胆,会尽人情暗点头。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为强出头。

人生七十古来稀,问君还有几春秋。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辈新鲜一辈陈。

一苗露水一苗草,一层山水一层人。

闷坐书馆闲操心,看来全是论古今。

书中有真就有假,世人认假不认真。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也真。

真真假假难分解,假者自假真自真。

回忆事情般般假,借假修真破迷津。

由来富贵三更梦,何必楚楚苦用心。

选自365知识网

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动的具体表现

一、数量由少到多,辖区由大到小,层级由高到低

县级以上的同一名称的政区,随着历史的发展,通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数量越划越多,辖区越划越小。

到了一定程度,它的级别就会逐层降低,甚至走向消亡。

——秦朝建立后,划天下为36郡,郡成为了最高的行政区划。到了秦朝末年,郡的数目增加到了48个。

汉朝以后,由于秦郡的辖区较大,例如当时江西地区就一个豫章郡。

于是将这些郡的辖区范围划小,一些郡被分成几郡,如析豫章郡置庐陵郡。

西汉末年,汉郡(国)的数目已经增长到了103个。

东汉时期,领土范围比西汉要略小些。

虽然一些郡国的范围比西汉时要小,但总体来说,两汉时期郡国的范围大小相差不是很大。

到了东汉末年,随着州成为了最高的一级行政区划,郡国的地位下降,变为二级政区了。

三国时期,郡国的数目比东汉时期又增加了一半,郡国的辖区自然随之减小了。

西晋时期,郡国的统领范围比三国时期又要小了一些。

南北朝时期,随着大量新郡的设置,郡的辖区范围呈直线下降趋势。

隋唐以后,郡作为一级行政区划便从历史上消失了。

——州的变迁最具有典型意义。州在东汉末年成为郡县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的时候,数量只有13个。

其时,州的地域范围十分广阔,在南方的州由于人口稀少相当于今天两三个及三四个省的规模,如扬州便包括今天的江西、福建、浙江三省及江苏、安徽南部,荆州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二省及陕西、河南、贵州、广东的一部分,交州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南部和越南中北部等地区;在北方的州最小的也有今天的半个省大,如青州包括今天的山东北部。

到了三国时期,州的数量和辖区范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只是当时魏、吴两国都设有荆、扬二州,只不过魏国所控制的荆、扬两州只有原州地域的一小部分,徒具象征意义罢了。

两晋统一前后,州的数目逐渐增加到了19州,各州的范围与东汉时期相比,已经有了显著的缩小。

尤其是西北的凉州(甘肃及宁夏大部)、东北的幽州(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及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北部等地区)、西南的益州(四川、云南大部,广西、陕西一部分)、岭南的交州,都因为地域广阔被分为了两州或者三州。

西晋末年时,范围最广的荆州和扬州也新分出了两个州,形成了各州范围大小相差不大的21个州的规模。

东晋十六国及南北朝之后,出于一些复杂的原因,州的数目从21个猛增到300多个。

这样州的辖区范围也就变得只有几百里方圆了。

隋朝初年,隋文帝废郡以州直接统县,州于是等于降为郡级。

宋朝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州的地域更趋缩小,在当时有近十分之一的州只辖有一个县。

到了元明清时期,又把一些州降为了县级。民国时期,州被改为县,不再存在。

——道在唐朝后期与方镇结合,取代了州成为了最高一级行政区划。

当时道(方镇)的数目在四五十个之间波动,大的道相当于今天一个省的面积,如江南西道的地域范围大致就是今天江西省的范围,江西之名也来源于此;小的道只相当于今天十几个县的区域,大致等于今天地级市或地区的范围。

到了宋代初年,道被路所取代,路成了最高一级行政区划了。元朝时期,道又被用来作为行省以下的监察区。

明清时期沿用了元朝的做法,在省与府之间设道,但道的范围已经大大缩小了。

民国初年,废府、改州厅为县之后,道成为了省县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如当时的庐陵道就领有21个县。

20世纪20年代后,道被正式废除,便从此消亡了。

——路在宋代时成为了最高的行政区划,北宋时期,路的数目还不是很多,到徽宗时也才二十几个。

路的辖区范围大体与今天的一省或半省相当,如江南西路与今天的江西省大致相同。

南宋时期,路的数目在十六七个之间变化,比北宋时的南方多出了二三路。

由于南宋丧失了淮河以北地域,这时路的辖区自然也变小了一些。

到了元朝,路的地位便被降低了,由最高的一级政区而变为了直接辖县(州)的政区。

如宋朝时的吉州改为吉安路,下辖吉水州、新淦县等十数州县;其范围也相应缩小,只相当于今天一两个地区的大小。

明朝时,路被废除而成为了府,如改吉安路为吉安府,辖吉水县等十多个县,降吉水州为吉水县。

路作为一级行政区划便结束了其短暂的历程。

——省在元朝时期是作为最高一级行政区划的,最初在全国设有一个中书省和六个行中书省。

由于元朝版图极其辽阔,而行省的数目又如此之少,因此元朝各省的的统辖范围的广袤是空前绝后的。

如江西行省,辖有今江西、广东两省范围;陕西四川行省,一度辖有今陕西、四川、甘肃、宁夏与内蒙古西部的广大区域;岭北行省,辖有今外蒙古、西伯利亚直至北冰洋的广大区域。元朝中后期,行省的范围也从一中书省、六行中书省变为了一中书省、十行中书省(征东行省长官由高丽国王兼任,元朝政府不干涉其内部事务,所以与内地十行省不同)。

然而,对元朝的广阔疆土而言,11省的各自辖区范围仍然很大,处理地方事务时非常不灵活,特别是在元末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情况下越发明显。因此,元朝不得不采取从行省中划分出许多分省的办法来维持地方上的统治。

这种情况说明,辖区范围过大的行省,对于中央集权的统治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到了明代,便在这一点上着手改革。明朝时,行中书省被改称为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然称为省。

明代的省,辖区范围要比元朝小得多。在相当于元朝南部九省的范围内,明朝分为了十五省,也就是两京十三布政使司。

元朝时一些范围过大的省被一分为二,或者是一分为三。还有的一些行省被各划出一部分而组建了新的行省。

总的来说,明朝各省之间的辖区范围大致比较均衡,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南北两京划得比一般省都要大。

尤其是南京,包括了今天江苏、安徽两省的全部及浙江北部的广大地区,与南部相邻的浙江省的狭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清承明制,在行政区划方面沿袭了明朝的旧制。

除去将南京、湖广及陕西三省各自一分为二外,其他的12省大体没有什么改动,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内地十八省”。

这些省的范围与今天相应的各省的范围相差不大了。

从康熙年间到光绪执政时期,在200多年的时间里,十八省的区划一直没有改变。

清朝末年,又先后增置了新疆、台湾、奉天、吉林、黑龙江等5省,使省的总数变成了23个。

民国初年,继承了清朝的省制,且在数目上也没有什么变化。

20世纪20年代之后,随着道的废除,省变成了直接辖县的一级行政区划。

到了抗战胜利后,东北设9省,使省的数目增加到了35个。

二、最高一级行政区大都由监察区、军区等转变而来

在行政区划层级的变化当中,可以看到,历代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往往由监察区、军区等非行政区逐渐转变而来。

最高一级政区的行政长官也大都由在外的中央官员演变而产生。

两汉时期,由于郡国数目众多,中央政府不便直接管理。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于是自汉武帝起,在郡国之上设立了监察区——州,来监管地方的官员。

州既然作为一级区域划出,与郡县相分离,便构成了以后演变为一级行政区划的地理基础。到了东汉末年,随着州牧、刺史掌管了地方上行政、财政等方面的事务,特别是带兵之后,州便由监察区转变成正式的行政区划了。

唐朝后期作为政区的道(方镇)则是由军区与监察区两条渠道转变而来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都督区,是以都督为军事长官,统领几个州的军务督理区。

都督又照例兼任所驻州的刺史,这就使得都督区在实际上成为了州之上的一级准行政区划。

唐朝时承袭了这一制度,都督又因为加节而改叫节度使。

另外,在唐朝初年,因山川形便设置的道,逐渐成为了正式的监察区,道的长官称为采访使,后来又称观察使。这样到了唐朝末期,节度使权力日益增大,最终兼任采访使、观察使之职,使辖区成为了州之上的一级行政区划——道(方镇)。

元朝时期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为行省。

[ 转自365知识网 ]

行省起源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行台尚书省。在当时中央官署的名称叫做“省”,由中央官员到地方执行国家任务,在地方设立的中央分支行动机构就成为行台尚书省或某处行台省。事情处理完毕后,便予以撤销。

金朝末年,由于内忧外患,因此便仿效六朝隋唐的行台尚书省制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了行尚书省。

蒙古在与金的接触中,借鉴了这一制度,也设立行尚书省。

后来随着中央机构改成中书省,地方上的行尚书省也随之改为了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起初行省也是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但由于元朝初年对中原用兵持续的时间很长,军管制一时无法取消。

到了平定南宋前后,行省便作为中国历史上辖区最大的一级行政区划而出现了。

明朝中后期,由于地方上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及都指挥使司三权分立,一旦遭遇需要对外防御或对内镇压的情况时,便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难以应付。因此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便经常向各地派出带有中央部院大臣职衔的重臣到各地去总督军务或者是巡抚地方,这就是总督和巡抚的由来。总督与巡抚在设立之初,也是带有临时性质的,但后来设置之后便不再废除,总督或巡抚便在地方上掌握了最高的权力。但是,当时名义上这些总督或者巡抚还都属于中央官而不是地方官。

这些总督或者巡抚辖区也还是具有监察性质的准政区而不是正式的一级行政区。

到了清朝,总督和巡抚逐渐固定化,逐渐变成了地方上的封疆大吏,成为地方上的最高官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的大区制,也是由军区转变而来的。

建国初期至50年代中期,全国设有六大行政区,大区下面辖省、行署、中央直辖市。

这六个大区是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对应的是人民解放军几大野战军的战略经营方向。

东北解放较早,四野已经出关经营方向是中南,所以四野后来就演变成中南军区;华北军区部队经营华北地区,后来成为华北军区;三野经营华东,后来成为华东军区;二野经营西南,后来成为西南军区;一野经营西北,后来成为西北军区。

各大野战军首长一般都曾兼任过所经营区域的最高军政长官。后来大区制虽然取消了,但现在国家统计局的分地区数据各省市的排列顺序,还一直沿用当时的大区划分,先华北,后东北,之后是华东、中南、西南、西北这样的顺序排列。

三、县级行政区最具有稳定性

在历代的行政区划变迁中,县级行政区划是最具有稳定性的。我们可以从历朝县级政区数目的变化中,即可以看出这一点。

秦朝时大约有1000多个县,西汉末年县级政区增加到1587个。

东汉初年,光武帝省并了400余县,县数回落到1100个左右。

到了东汉中期的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县级政区数目为1180个。

三国末期,县的总数基本维持在东汉中期的规模,大约为1190个。

西晋时期,县的总数略有增长,其时县级政区的数目为1232个。

在南北朝的末期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县的总数大约为1590个,与西汉末期相差无几。

隋朝时期,经过炀帝的并省州县,在大业五年(609年),县的数目又有所下降,为1255个。

唐朝建立后,高祖武德初年,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一度设置了许多州县。

针对这种情况,在贞观初年,太宗对州县进行了省并。到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一共有1573个县。

宋朝时期,疆域狭小。

燕云十六州被辽占据;陇右西北地区也成为了西夏人的领地;云南一带,大理独立建国;越南北部,安南独立。

因此县的设置规模有所减少。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有县1210多个。

元朝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县的总数为1127个,与宋朝相差不大。

元朝疆域要远远大于宋朝,为什么只有这么少的县呢?这是因为元朝在岭北、辽阳等游牧地区的行省并未设立州县,在内地的行省中,除去因战乱造成人口流失而省并一些县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州是与县平级的,也就是散州。

如果合并在一起,元朝在内地的县级政区数目有1300多个。

明朝宣德年间有县1100多个,到了明末则为1138个。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有县1455个。从县数来看,明清两代都不算多。

但由于明的属州和清的散厅都与县同级,如果将这些计算在内,明清两代的县级政区大致与今天的县数差不多。

四、三级制是历代政区的层级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从历代行政区划层级演变的过程来看,两千多年来,最常见的是三级制。

只不过有时采用的是实三级制,而有时则实行虚三级制。

秦和西汉初年,疆域还比较小,因此当时采用的是郡县制的单纯二级制,对于中央政府来说,还是能够控制的。

但是自汉武帝拓展疆土后,二级制政区已经开始暴露出它的局限性。

因此,汉武帝设立十三州刺史部作为监察区,负责监察各郡地方官员的政绩。

因此,自汉武帝自东汉末年之前的两汉时期,在地方上推行的是虚三级制。

东汉末年,州逐渐成为了郡之上的一级正式行政区划,形成了州---郡(国)---县的实三级体制。

在随后的魏晋南北朝400年的时间里,一直沿袭了这一制度。

隋朝建立后,经过隋文帝的改革,又推行了州---县二级制。

但这次的二级制只持续了140年左右,到了唐朝中期便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唐玄宗开元年间以后,在唐初只作为地理区划的道被作为了监察区,唐朝在地方上出现了虚三级制。后来随着节度使兼任各道的观察处置使,节度使所在的方镇与民政上管辖几个州的道合而为一,便又确立了道(方镇)---州(府)---县的实三级制。

这一制度经历五代十国而没有改变。

宋朝建立后,方镇被废除,全国曾出现过短暂的州(府、军、监)---县的二级制。

但由于当时一共有367个州---县级的行政单位,如果采用二级制,中央政府想要直接来统管是无法办到的。

因此,没过多久,宋朝便建立了路---州(府、军、监)---县(军、监)的体制。

这种制度,从权力分配角度来看,是虚三级制;从行政区划角度来看,则是实三级制。

元朝的行政区划实行的是行省---路---府---州---县多级复合制,但大多数地区实级一般都是行省---府(路、州)---县三级制。

明朝建立后,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之下的地方行政机构与区划,大体继承了元朝行省以下原有的路、府、州、县之制。

但有所简化,取消了路的建制,只设府、州、县三级。

清朝时期,在省之下的地方行政区划划分为府(直隶州、直隶厅)、县(散州、散厅),二级,又恢复了实三级制。

民国初年,北京政府实行的地方行政区划是省---道---县的实三级制。

南京政府将道废除,随后,又在省与县之间,建立了行政督察区的体制。

于是地方行政制度变成了省---专区---县的虚三级制。这一制度为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继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初期在地方实行的是大区---省----专区---县虚四级制。

选自:365知识网

后来取消大区,专区改名叫地区,变成了省---地区---县的虚三级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江苏省和辽宁省开始,大量地区撤地设市,成立了正式一级地方政府的地级市。

于是便转变成了省---地级市(地区)---县(县级市)的实三级制了。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称简介

州相传尧时禹平洪水,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这就是中国别称“九州”的来历。

选自:365知识网

到了舜时,从冀州析分出并州和幽州,从青州析分出营州,故有十二州。

到了汉代,由于疆域的扩大,新增加了两个州,一个是南方的交州,一个是北方的朔方。

后来,朔方并入并州,雍州改为凉州,梁州改为益州。这样,东汉时就有十三个州:司隶(直辖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凉州、并州、冀州、幽州、扬州、益州、荆州、交州。比如,江西省在汉朝时属于扬州范围内。

晋初分为十九州,在东汉的基础上将凉州分为雍、凉、秦三州:

将益州分为梁、益、宁三州,将幽州分为幽、平两州,将交州分为交、广两州。

州在汉到南北朝时期,一般都是监察区,有时也是一级行政区。但从南北朝开始,州的数目越来越多,范围却越来越少。

到了隋朝时,天下已经有了两百多个州,所以,隋朝将州县制改为郡县制,但不久又恢复为州县制。

到了唐朝,又恢复了州县制,此时州的数目已经有三百多个了。

此时的州虽然是行政区,但已经不是一级行政区了,其上还有道。

[ 转自365知识网 ]

宋朝的州和唐朝一样,仍是二级行政区,之上还有路。

明朝改州为府,只留少数直隶州直辖于省,散州隶属于府。

郡战国时期,各国就开始不同程度的实行郡县制,秦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征服南粤后,增加到四十郡。

此后,历代都有郡,只是数量逐渐增多而范围逐渐缩小。隋朝一度取消了郡,唐代则是州郡迭改,但都是行政区域。

宋代废郡,此后,作为一级行政区名称,郡完全消失在历史当中了。

国汉代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国是诸侯王的封域,也是一级行政区划名称,地位相当于郡。

汉代中央政府对诸侯国的管制很严,诸侯国的国相一律是由中央政府任命,不是诸侯王任命的。国相地位相当于郡的太守。

道道始行于唐,不过当时属于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只不过后来逐渐实化为一级行政区域。

太宗贞观年间,全国划分为十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岭南道。玄宗开元年间,析分为十五道,即从关内道分出一个京畿,从河南道分出一个都几,再把山南道分为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把江南道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

路宋代的路最初是为征收税赋转运漕粮而划分的区域,后来逐渐演变成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成为一级行政区。

最初全国分为十五路,后来增加为十八路、二十三路,和今天的省区已经大致相似。

如福建路、河北路、广东路、广西路、湖南路、湖北路、陕西路、江南西路(江西)等和今天的省区大致相同。

元代也有路,不过已经从宋代的一级行政区降为二级行政区了,相当于宋代的州府。

省本是中央官署名称,如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

元代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又在路之上设行中书省(相当于中书省驻各路的办事处或者中书省行署),简称行省。

后来行省正式称为一级行政区划名,简称省。

府依唐代制度,大州称府,因为这些州都置有都督府或都护府,唐代府隶属于道,宋代隶属于路。

元代的府,有的隶属于路,有的直辖于中央。明清改州为府。

军军是宋代的行政区划名。一个军等于一个州或府,隶属于路。

宋代的平定军即清代的平定州,宋代的南安军即清代的南安府。

县县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的基层行政区划名。秦代的县属于郡,汉代的县属于郡和国,后代的县属于州或府。

现在的县属于地级市或地区。

女人的标准身材是怎么样的

1、上、下身比例:以肚脐为界,上下身比例应为5:8,符合“黄金分割”定律。

2、胸围:由腋下沿胸部的上方最丰满处测量胸围,应为身高的一半。

选自:365知识网

3、腰围:在正常情况下,量腰的最细部位。腰围较胸围小20厘米。

4、髋围:在体前耻骨平行于臀部最大部位。髋围较胸围大4厘米。

5、大腿围:在大腿的最上部位,臀折线下。大腿围较腰围小10厘米。

6、小腿围:在小腿最丰满处。小腿围较大腿围小20厘米。

7、足颈围:在足颈的最细部位。足颈围较小腿围小10厘米。

8、上臂围:在肩关节与肘关节之间的中部。上臂围等于大腿围的一半。

选自:365知识网

9、颈围:在颈的中部最细处。颈围与小腿围相等。

10、肩宽:两肩峰之间的距离。肩宽等于胸围的一半减4厘米。

骨骼美在于匀称、适度。即站立时头颈、躯干和脚的纵轴在同一垂直线上;肩稍宽,头、躯干、四肢的比例以及头、颈、胸的连接适度。

肌肉美在于富有弹性和协调。过胖过瘦或肩、臀、胸部的细小无力,以及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身体某部分肌肉的过于瘦弱或过于发达,都不能称为肌肉美。

肤色美在于细腻、光泽、柔韧、摸起来有天鹅绒之感,看上去为浅玫瑰色的最佳。

  • 评论列表:
  •  可难野
     发布于 2022-07-17 01:53:54  回复该评论
  • 集一百单八将,替天行道美名扬。002、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身为员外在北京,棍棒天下貌出众,梁山第二金交椅,世间难得真英雄。003、天机星,智多星、吴用:神机妙算赛孔明,羽扇一摇心计生;沙场之上统百战,水泊梁山显神通。004、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道号一清八
  •  慵吋私野
     发布于 2022-07-17 01:53:41  回复该评论
  • 中划分出许多分省的办法来维持地方上的统治。这种情况说明,辖区范围过大的行省,对于中央集权的统治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到了明代,便在这一点上着手改革。明朝时,行中书省被改称为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然
  •  野欢叹倦
     发布于 2022-07-16 17:18:24  回复该评论
  • ;江湖人称九尾龟,梁山房屋他建造。076、地俊星,铁扇子、宋清:后勤保障很重要,别说风凉我逍遥;里里外外多操劳,美食犒赏众英豪。077、地乐星,铁叫子、乐和:音乐相伴在水泊,聚义梁山有欢乐;闲来无事多畅饮,胜利归来奏凯歌。078、地捷星,花项虎、龚旺:浑身上下刺虎斑,纵
  •  离鸢莣萳
     发布于 2022-07-16 15:22:18  回复该评论
  • 暂的历程。——省在元朝时期是作为最高一级行政区划的,最初在全国设有一个中书省和六个行中书省。由于元朝版图极其辽阔,而行省的数目又如此之少,因此元朝各省的的统辖范围的广袤是空前绝后的。如江西行省,辖有今江西、广东两省范围;陕西四川行省,一度辖有今陕西、四川、甘肃、宁夏与内蒙

发表评论:

«    2024年8月    »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