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做到正确思考问题
思考需要读书,读书却不一定会思考。
很多人觉得书读得多的人是很聪明的,笔者很长一段时间也这样觉得,可后来才发现,书上的都是别人思考后的,是别人的东西,读书只是让你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人想出来的东西,很多读书读得挺多的小伙伴常常语出惊人,可后来才知道,那些论点都是书上已有的,可当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却显得捉襟见肘,这就是没有自己琢磨,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思考是一种个性,思考是一种长远的益处。
有一些朋友,喜欢没事就瞎琢磨,琢磨别人觉得很正常的问题,常常喜欢为各种各样的为什么,这让别人觉得不可理喻。但是笔者觉得,这就是思考者的一种个性,思考就是在自己的脑袋里面去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和本质,随波逐流简单,思想独立很难,个性这东西放弃他或许也可以活得很少,可却少了那份自我自在的潇洒,所以思考者不要怕和别人不一样。
很多人觉得与其瞎琢磨,不如去干点有“实际意义“的事,可我认为,思考是一项长期锻炼的任务,而完成这件任务的奖励就是可以让自己条理清晰的分析事物,看清楚事物的本质。所以这不是立竿见影的,越是看得见成果的事,越容易做,所以思考需要坚持,才能大成。
思考需要静下来,思考有无与伦比的乐趣。
思考需要自己能安静下来,只有安静下来,你才能察觉到事物发展变化中那一丝一毫的变化,才能更好的去理解事物的本质,而当你坚持思考以后,你会发现静下心来独处也就变为一件简单的事了。很多人觉得思考是一件及其枯燥的事,其实不然,喜欢读书的人读到妙处,常常会有”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感觉,而思考则有更甚于的”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思考问题方面怎样才能做到有深度?
1、不迷信权威,保持怀疑精神,少走思维捷径。我们从小受的教育都是接受吸收型的,素来不鼓励思辨和独立思考,所以相当多的人头脑都处于混沌状态,对遇到的问题往往只有情绪和态度,而缺少分析和总结。
一旦有权威的意见适时出现,头脑就会习惯性放弃思考的努力,选择接受和引导,这个往往是阻碍深度思考习惯养成的障碍。
每个权威的声音都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目的效果、利益导向甚至个人动机。,最近国内某经济砖家就因为曾为某公司站台忽悠投资者,结果被投资者围攻就是个典型例子。
世间不是所有事情都有答案,也不是所有真知灼见都要通过深度思考才能实现。
大家都在人生这辆车上,有疑惑和问题其实是人生的常态。
作为普通人,深度思考能做到内心充实心情愉悦即可,关键还是要有行动。
头脑中构想出多么香气诱人菜肴的画面,也比不上自己下厨房做出一碗打卤面的充饥效果。
2、 多丰富自己的经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万种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表述的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两种途径,即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但在实际生活中,尤其是在中国社会只有这八个字是远远不够和不完整的。
个人认为无论是在深度思考中还是在社会生存操作层面都必须补上“识万种人”。
在这一认知上的欠缺是造成很多人虽然学富五车、游历五洲但在实际生活中仍然饱受挫折的重要原因。
在深度思考层面,人也几乎是所有社会活动层面的最大变量,因此,在思考层面只有识人,将人的因素考虑在内,才能令深入思考的结果趋于完整和具备可控性。
3、 知识的储备。具备一定程度的知识储备几乎是必须的。
知识是工具,是燃料,理论上讲你拥有的工具越多,在进行深度思维掘进的过程中,豁然开朗的可能性越大。
例如你阅读某位名人的传记,在深度思考其人生经历以及重大抉择给读者带来的启示时,如果你具备其当时生活的历史背景知识,
懂得社会动荡对人思维方式和行为的冲击,了解家庭环境的改变对人性格和价值观的影响,掌握人身处危机时刻所可能做出的行为反应,
通晓某种技术在当时的发展水平,会更理解名人当时的行为,得出你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甚至启发人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4、明确深度思考的目的,确立思考角度的范围。深度思考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是需要坚持和练习才能养成的。
我个人进行深度思考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自己提供完整、可行的行动指南和符合自身实际条件的决策标准。
界定好所要思考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保持思考方向的聚焦。
5、专注,尽量排除干扰因素,以时间为基础。缺乏专注力,是深度思考的大敌,也是影响人在自身专业领域内成长速度的重要障碍。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受各种媒介的冲击,人对信息的摄取进度很容易受到破坏,失去对自身成长的掌控感,导致面对信息的井喷常常无所适从。
人类对信息的掌控主要靠的是归纳和分类两大能力。
尽管很多归纳和分类都是人类一厢情愿以自身认知世界的方式进行的“主观臆断”,但清晰地对信息作出的各种分类,确实会让你具备更强的目标感。
就比如像我们上高中时的文理分科等等。这些分类的标准有时会混乱和模糊,但从总体上还是提高了人对信息的整理和吸收能力。
而有掌控才有专注,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会,当自己对前途迷茫、对某个领域不了解以及觉得生活无趣的时候,通常是很难做到专注的,
因为我们的大脑天生就喜欢没有目标感,喜欢新奇、喜欢偷懒,喜欢朝三暮四,喜欢神游天外。
6、尽可能多的列出所要深度思考内容的各种要素。如同写小说和剧本构思一样,一开始就要对时间范畴,空间领域、人物构成、关系条件等构成要素进行统计整理。
整理之后,尝试对构成要素进行不同的组合和取舍,看看对所要深度思考内容的影响。
7、掌握思维工具的使用:例如思维导图、沙盘演练等等。
特别是在思维困难期的情况下,把思考的对象放到二维平面甚至三维平面上,常会拓展出新的思路。
8、个人经验:深度思考一旦遇到头脑疲劳期和烧脑过度的情况,一定要坚持住,不能轻易的浅尝辄止。
我们的大脑很像一个才华横溢但任性的孩子,如果不赋予它一些有难度有压力的任务,他就会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它认为感觉舒服轻松惬意享受的领域。
怎样才能变得善于思考?
一、大脑的运行机制是这样的: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启动的是记忆,不是思考。
大脑为了避免思考耗费精力,会让记忆来完成思考的事情,因为大多数问题我以前已经解决过了,不用重新开始思考,调用记忆库里经验,这样效率也会更高。比如说,你上班路上,该走哪条路,该在哪里换乘地铁,你自然而然的就去做了,指挥你行动的不是思考,而是记忆。
学过开车人的都知道,一开始开的时候,怎么打方向盘,离合器踩多深,什么转速换挡,刹车踩多重,转弯的时候,方向盘要打多少度,都要全神贯注的思考,但一段时间练习以后,就可以不假思索,轻松自如了,边开车边吃薯条,边听音乐都没什么障碍了。
不管做一系列的事情过程有多复杂,重复一段时间以后就会习惯成自然,行为动作就像进入”自动驾驶“一样。但是,一旦你超出了记忆里的经验,要启动思考了,没法”自动驾驶“的时候,那行为动作就会一下子就慢下来了。
比如说,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家,无论是出行、还是饮食、或者语言障碍等,每做一个决定时,你都无法直接从记忆中调取信息,用记忆经验来解决问题了,只能时刻保持思考,这就会耗费大量的精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出国旅行的很多人会感觉很累,因为你时时刻刻保持思考的状态,耗费了你大量的精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恋人旅行的时候会更容易吵架的原因,因为在旅行的时候,思考耗费大量精力,两个人大脑都要保持思考,如果意见不统一,就会更加的烦躁,那通常就会把烦躁的情绪撒到最亲近的人身上。
二、如何才能丰富大脑的记忆库呢?
上面内容,我们认识到了“存储的记忆”对大脑的重要作用。既然如此,如何才能把信息、知识存储到记忆库(长期记忆区)中呢?
关于记忆,认知科学有一个重要的原理: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也就是说,经过你深度思考过的东西,通常就记住了,而且大脑会把它放到长期记忆区。而没有经过深度思考的东西,通常只会放在短期记忆区。
关于具体的记忆方法,分享过太多了,比如检索记忆,间隔重复记忆,再比如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的编码定位记忆、扑克牌记忆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找了看。
三、我们要想更好的思考,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是前提!
大脑要是实在没办法调用“长期记忆区”的数据,就会选择“工作记忆区”,也就是意识和思考的区域。当遇到复杂信息时,大脑会先做搜索,然后再通过背景知识进行信息关联、合并,再然后才是思考。
很多人觉得自己不会思考、思考能力差,事实却不是这样的。事实是,你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这导致了你的理解和思维速度跟不上,从而让你觉得自己不会思考、思考能力差。
比如非常考验思考能力的头脑风暴。我们在开头脑风暴会的时候,有的人跟得上,有的人到后来就蒙了。蒙圈的人不一定是他们思维能力差,而是他们的大脑里没有你那么多的记忆信息、背景知识,所以他们需要一直保持思考,一直在各种信息里合并,寻找关联,还没等他真正开始逻辑推演,大脑的带宽就下降了一大半了,于是就卡住了。
很多学生听不懂老师讲的课也是一样,并不是他们不聪明,而是他们大脑里没有足够的“基础知识、背景知识”。
再比如:我手里有一颗糖,我跟你说这颗糖吃起来像花生,你容易理解吧,那我要说这颗糖吃起来像鹦鹉肉呢?你是不是就无法理解了,因为你记忆里根本就没有关于鹦鹉肉是什么味道的信息,那这时候我说,哦,就像是烤鸡翅的味道,你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了。
结论:大脑对于一个事情的理解,会优先调用长期记忆里的信息到工作思考区,如果调用不了,搜索了半天没找到,那就没有办法思考了,那自然也就没有办法理解了。
1、所以,一位好老师在讲抽象概念的时候,通常会做更简单的类比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样的道理,要理解一个抽象概念,你自己也需要做一些类比来帮助理解,要用你以前知道的具象知识来帮助理解新的抽象的概念。
2、所以,不用怀疑我们学那么多知识,了解那么多信息、看那么多书到底有没有用。查理芒格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我这辈子遇到过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都读书的,一个也没有”。因为他们在吸收实事性知识,把它们存在了长期记忆里,当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直接的调用,那么就会比普通人更加高效、更准确,那看上去就会比普通人更聪明。
我们常说想象力很重要,但知识更重要!因为有了知识才可以想象,才能够解决问题、决策、激发创造力!如果 没有大量事实性的知识、没有知识体系,有效的思考是无法展开的!
3、我们该如何学习,并做到学以致用呢?
其实就是4个字:刻意练习。对于学习来说,刻意练习不是做低水平的重复,而是对知识进行归纳、演绎、深度思考,对知识进行迁移,做到学以致用、触类旁通。刻意练习的目的就是把思考转化成记忆,把“工作记忆区”空出来做更多的思考。
如何去思考问题
你要去思考问题的话就要去把你所遇到的困难给他写出来。然后再去想你这些问题要怎么去解决。这样你就可以很好的去思考你目前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