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信息与安全
网络安全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网络安全概述
【单选题】
1.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是指( )
A、网络中设备设置环境的安全
B、网络使用者的安全
C、网络中信息的安全
D、网络的财产安全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黑客搭线窃听属于( )风险。
A、信息存储安全信息
B、信息传输安全
C、信息访问安全
D、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为了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通常使用( ),以使计算机只允许用户在输入正确的保密信息时进入系统。
A、口令
B、命令
C、密码
D、密钥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C
4.对企业网络最大的威胁是()。
A、黑客攻击
B、外国政府
C、竞争对手
D、内部员工的恶意攻击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指的是信息( )特性。
A、保密性
B、完整性
C、可用性
D、可控性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信息安全就是要防止非法攻击和病毒的传播,保障电子信息的有效性,从具体意义上理解,需要保证以下( )。
Ⅰ.保密性 Ⅱ.完整性 Ⅲ.可用性 Ⅳ.可控性 Ⅴ.不可否认性
A、Ⅰ、Ⅱ和Ⅳ B
B、Ⅱ和Ⅲ C
C、Ⅱ、Ⅲ和Ⅳ D
D、都是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7.信息风险主要指( )
A、信息存储安全
B、信息传输安全
C、信息访问安全
D、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8.( )不是信息失真的原因
A、信源提供的信息不完全、不准确
B、信息在编码、译码和传递过程中受到干扰
C、信宿(信箱)接受信息出现偏差
D、信箱在理解上的偏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
9.以下( )不是保证网络安全的要素
A、信息的保密性
B、发送信息的不可否认性
C、数据交换的完整性
D、数据存储的唯一性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
第二章 黑客常用系统攻击方法1
【单选题】
1.网络攻击的发展趋势是( )
A、黑客攻击与网络病毒日益融合
B、攻击工具日益先进
C、病毒攻击
D、黑客攻击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拒绝服务攻击( )
A、A.用超过被攻击目标处理能力的海量数据包消耗可用系统、带宽资源等方法的攻击
B、全程是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
C、拒绝来自一个服务器所发送回应请求的指令
D、入侵控制一个服务器后远程关机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局域网中如果某台计算机受到了ARP欺骗,那么它发出去的数据包中,( )地址是错误的
A、源IP地址
B、目标IP地址
C、源MAC地址
D、目标MAC地址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
4.在网络攻击活动中,Tribal Flood Netw(TFN)是( )类的攻击程序
A、拒绝服务
B、字典攻击
C、网络监听
D、病毒程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HTTP默认端口号为( )
A、21
B、80
C、8080
D、23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6.DDOS攻击破坏了( )
A、可用性
B、保密性
C、完整性
D、真实性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漏洞评估产品在选择时应注意( )
A、是否具有针对网络、主机和数据库漏洞的检测功能
B、产品的扫描能力
C、产品的评估能力
D、产品的漏洞修复能力
E、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E 我的答案:A
第二章 黑客常用系统攻击方法2
【单选题】
1.关于“攻击工具日益先进,攻击者需要的技能日趋下降”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A、网络受到的攻击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B、.网络受到的攻击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
C、网络攻击无处不在
D、网络风险日益严重
正确答案: B
2.在程序编写上防范缓冲区溢出攻击的方法有( )
Ⅰ.编写正确、安全的代码 Ⅱ.程序指针完整性检测
Ⅲ.数组边界检查 Ⅳ.使用应用程序保护软件
A、 Ⅰ、Ⅱ和Ⅳ
B、 Ⅰ、Ⅱ和Ⅲ
C、 Ⅱ和Ⅲ
D、都是
正确答案: B
3.HTTP默认端口号为( )
A、21
B、80
C、8080
D、23
正确答案: B
4.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指的是信息( )特性。
A、保密性
B、完整性
C、可用性
D、可控性
正确答案: A
5.为了避免冒名发送数据或发送后不承认的情况出现,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A、数字水印
B、数字签名
C、访问控制
D、发电子邮箱确认
正确答案: B
6.在建立网站的目录结构时,最好的做法是( )。
A、将所有文件最好都放在根目录下
B、目录层次选在3到5层
C、按栏目内容建立子目录
D、最好使用中文目录
正确答案: C
【判断题】
7.冒充信件回复、冒名Yahoo发信、下载电子贺卡同意书,使用的是叫做“字典攻击”的方法
正确答案:×
8当服务器遭受到DoS攻击的时候,只需要重新启动系统就可以阻止攻击。
正确答案:×
9.一般情况下,采用Port scan可以比较快速地了解某台主机上提供了哪些网络服务。
正确答案:×
10.Dos攻击不但能使目标主机停止服务,还能入侵系统,打开后门,得到想要的资料。
正确答案:×
11.社会工程攻击目前不容忽视,面对社会工程攻击,最好的方法使对员工进行全面的教育。
正确答案:√
第三章 计算机病毒1
【单选题】
1.每一种病毒体含有的特征字节串对被检测的对象进行扫描,如果发现特征字节串,就表明发现了该特征串所代表的病毒,这种病毒而检测方法叫做( )。
A、比较法
B、特征字的识别法
C、搜索法
D、分析法
E、扫描法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E
2.( )病毒式定期发作的,可以设置Flash ROM 写状态来避免病毒破坏ROM。
A、Melissa
B、CIH
C、I love you
D、蠕虫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D
3.以下( )不是杀毒软件
A、瑞星
B、Word
C、Norton AntiVirus
D、金山毒霸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效率最高、最保险的杀毒方式( )。
A、手动杀毒
B、自动杀毒
C、杀毒软件
D、磁盘格式化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多选题】
5.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有( )。
A、通过共享资源传播
B、通过网页恶意脚本传播
C、通过网络文件传输传播
D、通过电子邮件传播
正确答案: ABCD 我的答案:ABCD
6.计算机病毒按其表现性质可分为( )
A、良性的
B、恶性的
C、随机的
D、定时的
正确答案: AB 我的答案:ABCD
【判断题】
7.木马与传统病毒不同的是:木马不自我复制。( )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8.在OUTLOOKEXPRESS 中仅预览邮件的内容而不打开邮件的附件不会中毒的。( )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9.文本文件不会感染宏病毒。( )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0.按照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媒介来分类,可分为单机病毒和网络病毒。( )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1.世界上第一个攻击硬件的病毒是CIH.( )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第三章 计算机病毒2
【单选题】
1.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
A、隐蔽性
B、潜伏性、传染性
C、破坏性
D、可触发性
E、以上都正确
正确答案: E 我的答案:E
2.每一种病毒体含有的特征字节串对被检测的对象进行扫描,如果发现特征字节串,就表明发现了该特征串所代表的病毒,这种病毒而检测方法叫做( )。
A、比较法
B、特征字的识别法
C、搜索法
D、分析法
E、扫描法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计算机病毒只感染可执行文件
B、计算机病毒只感染文本文件
C、计算机病毒只能通过软件复制的方式进行传播
D、计算机病毒可以通过读写磁盘或网络等方式进行传播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方式包括( )。
A、删除修改文件类
B、抢占系统资源类
C、非法访问系统进程类
D、破坏操作系统类
正确答案: ABCD 我的答案:ABCD
【判断题】
5.只是从被感染磁盘上复制文件到硬盘上并不运行其中的可执行文件不会是系统感染病毒。( )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6.将文件的属性设为只读不可以保护其不被病毒感染.( )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7.重新格式化硬盘可以清楚所有病毒。( )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8. GIF和JPG格式的文件不会感染病毒。( )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9.蠕虫病毒是指一个程序(或一组程序),会自我复制、传播到其他计算机系统中去( )。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第四章 数据加密技术1
【单选题】
1.可以认为数据的加密和解密是对数据进行的某种交换,加密和解密的过程都是在( )的控制下进行的
A、名文
B、密文
C、信息
D、密钥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为了避免冒名发送数据或发送后不承认的情况出现,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A、数字水印
B、数字签名
C、访问控制
D、发电子邮箱确认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以下关于加密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密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种
B、信息隐蔽式加密的一种方法
C、如果没有信息加密的密钥,只要知道加密程序的细节就可以对信息进行解密
D、密钥的位数越多,信息的安全性越高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
4.( )是网络通信中标志通信各方身份信息的一系列数据,提供一种在INTERNER上验证身份的方式。
A、数字认证
B、数字证书
C、电子认证
D、电子证书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数字证书采用公钥体制时,每个用户设定一把公钥,由本人公开,用其进行( )
A、加密和验证签名
B、解密和签名
C、加密
D、解密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第四章 数据加密技术2
【单选题】
1.在公开密钥体制中,加密密钥即( )
A、解密密钥
B、私密密钥
C、公开密钥
D、私有密钥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Set协议又称为( )
A、安全套协议层协议
B、安全电子交易协议
C、信息传输安全协议
D、网上购物协议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数字签名为保证其不可更改性,双方约定使用( )
A、Hash算法
B、RSA算法
C、CAP算法
D、ACR算法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4.安全套接层协议时( )。
A、SET
B、S-HTTP
C、HTTP
D、SSL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第五章 防火墙技术1
【单选题】
1.为确保企业管理局域网的信息安全,防止来自Internet的黑客入侵,采用( )可以实现一定的防范作用。
A、网络管理软件
B、邮件列表
C、防火墙
D、防病毒软件
正确答案: C
2.防火墙采用的最简单的技术是( )。
A、安装保护卡
B、隔离
C、包过滤
D、设置进入密码
正确答案: C
3.下列关于防火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防火墙的安全性能是根据系统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
B、防火墙的安全性能是一致的,一般没有级别之分
C、防火墙不能把内部网络隔离为可信任网络
D、一个防火墙只能用来对两个网络之间的互相访问实行强制性管理的安全系统
正确答案: A
4.( )不是防火墙的功能。
A、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包
B、保护存储数据安全
C、封堵某些禁止的访问行为
D、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
正确答案: B
5.( )不是专门的防火墙产品。
A、ISA server 2004
B、Cisco router
C、Topsec 网络卫士
D、check point防火墙
正确答案: B
6.有一个主机专门被用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分界线。该主机里插有两块网卡,分别连接到两个网络。防火墙里面的系统可以与这台主机进行通信,防火墙外面的系统(Internet上的系统)也可以与这台主机进行通信,但防火墙两边的系统之间不能直接进行通信,这是( )的防火墙。
A、屏蔽主机式体系结构
B、筛选路由式体系结构
C、双网主机式体系结构
D、屏蔽子网式体系结构
正确答案: A
7.对新建的应用连接,状态检测检查预先设置的安全规则,允许符合规则的连接通过,并在内存中记录下该连接的相关信息,生成状态表。对该连接的后续数据包,只要符合状态表,就可以通过。这种防火墙技术称为( )。
A、包过滤技术
B、状态检测技术
C、代理服务技术
D、以上都不正确
正确答案: B
8.防火墙的作用包括( )。(多选题)
A、提高计算机系统总体的安全性
B、提高网络速度
C、控制对网点系统的访问
D、数据加密
正确答案: AC
第五章 防火墙技术2
【单选题】
1.防火墙技术可以分为( )等三大类。
A、包过滤、入侵检测和数据加密
B、包过滤、入侵检测和应用代理
C、包过滤、应用代理和入侵检测
D、包过滤、状态检测和应用代理
正确答案: D
2.防火墙系统通常由( )组成。
A、杀病毒卡和杀毒软件
B、代理服务器和入侵检测系统
C、过滤路由器和入侵检测系统
D、过滤路由器和代理服务器
正确答案: D
3.防火墙防止不希望的、未经授权的通信进出被保护的内部网络,是一种( )网络安全措施。
A、被动的
B、主动的
C、能够防止内部犯罪的
D、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
正确答案: A
4.防火墙是建立在内外网络边界上的一类安全保护机制,其安全架构基于( )。
A、流量控制技术
B、加密技术
C、信息流填充技术
D、访问控制技术
正确答案: D
5.一般作为代理服务器的堡垒主机上装有( )。
A、一块网卡且有一个IP地址
B、两个网卡且有两个不同的IP地址
C、两个网卡且有相同的IP地址
D、多个网卡且动态获得IP地址
正确答案: A
6.代理服务器上运行的是( )
A、代理服务器软件
B、网络操作系统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应用软件
正确答案: A
7.在ISO OSI/RM中队网络安全服务所属的协议层次进行分析,要求每个协议层都能提供网络安全服务。其中,用户身份认证在( )进行。
A、网络层
B、会话层
C、物理层
D、应用层
正确答案: D
8.在ISO OSI/RM中队网络安全服务所属的协议层次进行分析,要求每个协议层都能提供网络安全服务。其中,IP过滤型防火墙在( )通过控制网络边界的信息流动来强化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A、网络层
B、会话层
C、物理层
D、应用层
正确答案: A
第六章 Windows Server的安全1
【单选题】
1.WindowServer2003系统的安全日志通过( )设置。
A、事件查看器
B、服务器管理器
C、本地安全策略
D、网络适配器
正确答案: C
2. 用户匿名登录主机时,用户名为( )。
A、guest
B、OK
C、Admin
D、Anonymous
正确答案: D
3.为了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通常使用( ),以使计算机只允许用户在输入正确的保密信息时进入系统。
A、口令
B、命令
C、密码
D、密钥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4.( )是Windows Server2003服务器系统自带的远程管理系统。(多选题)
A、Telnet services
B、Terminalservices
C、PC anywhere
D、IPC
正确答案: ABD
5.1、 Windows Server2003服务器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 )。(多选题)
A、使用NTFS格式的磁盘分区
B、及时对操作系统使用补丁程序堵塞安全漏洞
C、实行强有力的安全管理策略
D、借助防火墙对服务器提供保护
E、关闭不需要的服务器组件
正确答案: ABCDE
第六章 Windows Server的安全2
【单选题】
1.( )不是Windows 的共享访问权限。
A、只读
B、完全控制
C、更改
D、读取及执行
正确答案: D
2.WindowsServer2003的注册表根键( )是确定不同文件后缀的文件类型。
A、HKEY_CLASSES_ROOT
B、HKEY_USER
C、HKEY_LOCAL_MACHINE
D、HKEY_SYSTEM
正确答案: A
3.为了保证Windows Server2003服务器不被攻击者非法启动,管理员应该采取( )措施.
A、备份注册表
B、利用SYSKEY
C、使用加密设备
D、审计注册表的用户权限
正确答案: B
【多选题】
4.( )可以启动Windows Server2003的注册编辑器。(多选题)
A、REGERDIT.EXE
B、DFVIEW.EXE
C、FDISK.EXE
D、REGISTRY.EXE
E、REGEDT32.EXE
正确答案: AE
5.有些病毒为了在计算机启动的时候自动加载,可以更改注册表,()键值更改注册表自带加载项。(多选题)
A、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B、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once
C、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
D、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once
正确答案: ABCD
6.在保证密码安全中,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有( )。(多选题)
A、不用生日密码
B、不使用少于5位数的密码
C、不用纯数字
D、将密码设的很复杂并在20位以上
正确答案: ABC
什么是计算机安全?安全专家通常将计算机安全分为哪三类?
■什么叫计算机安全?
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和采取的技术的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显露。”
美国国防部国家计算机安全中心的定义是“要讨论计算机安全首先必须讨论对安全需求的陈述,......。一般说来,安全的系统会利用一些专门的安全特性来控制对信息的访问,只有经过适当授权的人,或者以这些人的名义进行的进程可以读、写、创建和删除这些信息。”
我国公安部计算机管理监察司的定义是“计算机安全是指计算机资产安全,即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
■ 网络安全分类(三类)及基本功能
根据国家计算机安全规范,可把计算机的安全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实体安全,包括机房、线路,主机等;二是网络与信息安全,包括网络的畅通、准确及其网上的信息安全;三是应用安全,包括程序开发运行、输入输出、数据库等的安全。下面重点探讨第二类网络与信息的安全问题。
网络信息安全需求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
1.基本安全类
包括访问控制、授权、认证、加密和内容安全等。
访问控制是提供企业内部与外界及内部不同信息源之间隔离的基本机制,也是企业的基本要求。但是提供隔离不是最终目的,企业利用Internet技术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在安全的前题下提供方便的信息访问,这就是授权需求。同时,用户也希望对授权的人的身份进行有效的识别,这就是认证的需求。为了保证信息在存储和传输中不被纂改、窃听等需要加密功能,同时,为了实施对进出企业网的流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就需要引入内容安全要求。
2.管理与记帐类
包括安全策略管理、企业范围内的集中管理、记帐、实时监控,报警等功能。
3.网络互联设备安全类
包括路由器安全管理、远程访问服务器安全管理、通信服务器安全管理、交换机安全管理等。
4.连接控制类
主要为发布企业消息的服务器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包括负载均衡、高可靠性以及流量管理等。
什么叫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前言
以Internet为代表的全球性信息化浪潮日益深刻,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层次正在深入,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小型业务系统逐渐向大型、关键业务系统扩展,典型的如政府部门业务系统、金融业务系统、证券业务系统等。与此同时,这股强劲的Internet旋风也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方面。现在,大企业已经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打造自己的“网络航母”,包括销售、宣传、服务、ERP、ARP等。给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企业从事的网络信息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发展,所涉及的公司的商业机蜜、网络交易等,如有信息外泄,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形象和信誉,所以为了保障网络的安全,必须对网络进行安全设计
■ 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现今的企业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授权访问。指对网络设备及信息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或越权使用等。
2.冒充合法用户。主要指利用各种假冒或欺骗的手段非法获得合法用户的使用权限,以达到占用
合法用户资源的目的。
3.破坏数据的完整性。指使用非法手段,删除、修改、重发某些重要信息,以干扰用户的正常使
用。
4.干扰系统正常运行。指改变系统的正常运行方法,减慢系统的响应时间等手段。
5.病毒与恶意攻击。指通过网络传播病毒或恶意Java、XActive等。
6.线路窃听。指利用通信介质的电磁泄漏或搭线窃听等手段获取非法信息。
■ 安全缺口
安全策略经常会与用户方便性相矛盾,从而产生相反的压力,使安全措施与安全策略相脱节。这种情况称为安全缺口。为什么会存在安全缺口呢?有下面四个因素:
1、网络设备种类繁多——当前使用的有各种各样的网络设备,从Windows NT和UNIX 服务器到防
火墙、路由器和Web服务器,每种设备均有其独特的安全状况和保密功能;
2、访问方式的多样化——一般来说,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多种进出方式,许多过程拔号登录点以及
新的Internet访问方式可能会使安全策略的设立复杂化;
3、网络的不断变化——网络不是静态的,一直都处于发展变化中。启用新的硬件设备和操作系
统,实施新的应用程序和Web服务器时,安全配置也有不尽相同;
4、用户保安专业知识的缺乏——许多组织所拥有的对网络进行有效保护的保安专业知识十分有
限,这实际上是造成安全缺口最为主要的一点。
■ 网络安全评估
为堵死安全策略和安全措施之间的缺口,必须从以下三方面对网络安全状况进行评估:
1、 从企业外部进行评估:考察企业计算机基础设施中的防火墙;
2、 从企业内部进行评估:考察内部网络系统中的计算机;
3、 从应用系统进行评估:考察每台硬件设备上运行的操作系统。
网际协议安全(IPSecurity)?
IPSec作为安全网络的长期方向,是基于密码学的保护服务和安全协议的套件。因为它不需要更改应用程序或协议,您可以很容易地给现有网络部署IPSec。IPSec对使用L2TP协议的VPN连接提供机器级身份验证和数据加密。在保护密码和数据的L2TP连接建立之前,IPSec在计算机及其远程隧道服务器之间进行协商。
什么叫端口?
进出计算机的路径。个人计算机的串口和并口是用于插接通讯线、modem和打印机的外部插槽。在编程过程中,端口可以是符号接口,也可来自于应用程序或实用工具。
什么叫防火墙(Firewall)?
用于将因特网的子网与因特网的其余部分相隔离,以达到网络和信息安全效果的软件或硬件设施。防火墙可以被安装在一个单独的路由器中,用来过滤不想要的信息包,也可以被安装在路由器和主机中,发挥更大的网络安全保护作用。防火墙被广泛用来让用户在一个安全屏障后接入互联网,还被用来把一家企业的公共网络服务器和企业内部网络隔开。另外,防火墙还可以被用来保护企业内部网络某一个部分的安全。例如,一个研究或者会计子网可能很容易受到来自企业内部网络里面的窥探。
防火墙可以确定哪些内部服务允许外部访问,哪些外人被许可访问所允许的内部服务,哪些外部服务可由内部人员访问。为了使防火墙发挥效力,来自和发往因特网的所有信息都必须经由防火墙出入。防火墙只允许授权信息通过,而防火墙本身不能被渗透。
什么叫后门(Back Door)?
绕过安全性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方法。在软件的开发阶段,程序员常会在软件内创建后门以便可以修改程序中的缺陷。如果后门被其他人知道,或是在发布软件之前没有删除后门,那么它就成了安全风险。
什么叫网关(Gateway)?
网关即将两个使用不同协议的网络段连接在一起的设备。它的作用就是对两个网络段中的使用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进行互相的翻译转换。
什么叫PAP密码验证协议(Passwor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密码验证协议是一种用于对试图登录到点对点协议服务器上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的方法。
什么叫PKI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是近几年涌现的一种新的安全技术,它是由公开密钥密码技术、数字证书、证书发行机构(Certificate Authority,CA)和关于公开密钥的安全策略等基本成分共同组成的。
什么叫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什么叫黑客?
计算机黑客是指未经许可擅自进入某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非法用户。计算机黑客往往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采取截获密码等方法,非法闯入某个计算机系统,进行盗窃、修改信息,破坏系统运行等活动,对计算机网络造成很大的损失和破坏。
我国新修订的《刑法》,增加了有关利用计算机犯罪的条款,非法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和非法进入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破坏都是犯罪行为。
什么叫邮件炸弹(E-mail Bomb)?
使得攻击目标主机收到超量的电子邮件,使得主机无法承受导致邮件系统崩溃。
什么叫拒绝服务(DoS)?
DoS是Denial of Service的简称,即拒绝服务,造成DoS的攻击行为被称为DoS攻击,其目的是使计算机或网络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最常见的DoS攻击有计算机网络带宽攻击和连通性攻击。带宽攻击指以极大的通信量冲击网络,使得所有可用网络资源都被消耗殆尽,最后导致合法的用户请求无法通过。连通性攻击指用大量的连接请求冲击计算机,使得所有可用的操作系统资源都被消耗殆尽,最终计算机无法再处理合法用户的请求。 什么叫尼姆达病毒(nimda)?
尼姆达是以readme.exe为附件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蠕虫病毒。此病毒会自动创建染毒文件.eml和.nws。当用户计算机感染尼姆达后,其蠕虫病毒会把用户C盘设为共享,通过感染文件、乱发邮件、网络蠕虫、局域网蠕虫四种方式传播。其病毒特征与猖狂一时的红色代码、蓝色代码如出一辙。
黑客属于it中那一类,编程还是网络安全?
黑客分为两类,红域和蓝域,红域属于攻击,编程这些。蓝域属于防御,网络安全这些,所以黑客说不定是那一类的,如果学习蓝域就是网络安全,学习红域就是攻击这些。
除计算机病毒外,还有哪些安全风险?
计算机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及攻击手段
(一)窃听
1.计算机向周围空间辐射的电磁波可以被截收,解译以后能将信息复现。国外有人在距离计算机1000米以外演示过,我国公安部门和其他单位也做过类似的演示,所用设备是稍加改进的普通电视机。
2.搭线窃听是另一种窃取计算机信息和手段, 特别对于跨国计算机网络,很难控制和检查国境外是否有搭线窃听。美欧银行均遇到过搭线窃听并改变电子汇兑目的地址的主动式窃听,经向国际刑警组织申请协查,才在第三国查出了窃听设备。
(二)越权存取
战争期间,敌对的国家既担心本国计算机中机密数据被他人越权存取,又千方百计窃取别国计算机中的机密。在冷战结束后,各情报机关不仅继续收集他国政治、军事情报,而且将重点转到经济情报上。
在金融电子领域用计算机犯罪更加容易,更隐蔽。犯罪金额增加10倍,只不过在键盘上多敲一个“0”。深圳招商银行证券部电脑管理员孙某利用电脑作案,1993年12月至1994年4月挪用公款和贪污资金880万元人民币,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
(三)黑客
采取非法手段躲过计算机网络的存取控制、得以进入计算机网络的人称为黑客。尽管对黑客的定义有许多种,态度“褒”“贬”不一,但黑客的破坏性是客观存在的。黑客干扰计算机网络,并且还破坏数据,甚至有些黑客的“奋斗目标”是渗入政府或军事计算机存取其信息。有的黑客公开宣称全世界没有一台连网的计算机是他不能渗入的,美国五角大楼的计算机专家曾模仿黑客攻击了自己的计算机系统1.2万次,有88%攻击成功。
(四)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由于传染和发作都可以编制成条件方式,像定时炸弹那样,所以计算机病毒有极强的隐蔽性和突发性。目前病毒种类已有大约7000到8000种,主要在DOS、Windows、Windows NT、UNIX等操作系统下传播。1995年以前的计算机病毒主要破坏DOS引导区、文件分配表、可执行文件,近年来又出现了专门针对Windows、文本文件、数据库文件的病毒。1999年令计算机用户担忧的CIH病毒,不仅破坏硬盘中的数据而且损坏主板中的BIOS芯片。计算机的网络化又增加了病毒的危害性和清除的困难性。
(五)有害信息
这里所谓的有害信息主要是指计算机信息系统及其存储介质中存在、出现的,以计算机程序、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表示的,含有恶意攻击党和政府,破坏民族团结等危害国家安全内容的信息;含有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凶杀、教唆犯罪等危害社会治安秩序内容的信息。目前,这类有害信息的来源基本上都是来自境外,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通过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进入国内,二是以计算机游戏、教学、工具等各种软件以及多媒体产品(如VCD)等形式流入国内。由于目前计算机软件市场盗版盛行,许多含有有害信息的软件就混杂在众多的盗版软件中。
信息与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普及,基于网络的业务活动的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在享受信息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安全的严峻考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和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联合发布的《2009年中国网民网络信息安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71.9%的网民发现浏览器配置被修改,50.1%的网民发现网络系统无法使用,45.0%的网民发现数据文件被损坏,41.5%的网民发现操作系统崩溃,而发现QQ、MSN密码、邮箱账号曾经被盗的网民占32.3%。2009年,网民处理安全事件所支出的服务费用共计153亿元人民币;在实际产生费用的人群中,人均费用约588.90元。
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护信息的安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是国家现在与未来安全保障的迫切需求。随着人们对信息安全意识的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如何构筑信息和网络安全体系已成为信息化建设所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计算机网络化、规模化成为趋势,然而计算机信息系统却面临更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信息系统由网络系统、主机系统和应用系统等要素组成,其中每个要素都存在着各种可被攻击的漏洞、网络线路有被窃听的危险;网络连接设备、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所依赖的各种软件在系统设计、协议设计、系统实现以及配置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安全弱点和漏洞,有被利用和攻击的危险。面对一个日益复杂的信息安全环境,我们需要动态地、发展地认识信息安全并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7.1.1 信息与信息安全
“安全”在《高级汉语大词典》中的意思是“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安全的定义是:远离危险的状态或特性,为防范间谍活动或蓄意破坏、犯罪、攻击或逃跑而采取的措施。在涉及“安全”词汇时,通常会与网络、计算机、信息和数据相联系,而且具有不同的侧重和含义。其基本含义为“远离危险的状态或特性”或“主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在各个领域都存在安全问题,安全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信息和数据安全的范围要比网络安全和计算机安全更为广泛。它包括了信息系统中从信息的产生直至信息的应用这一全部过程。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数据比比皆是,考试的分数、银行的存款、人员的年龄、商品的库存量等,按照某种需要或一定的规则进行收集,经过不同的分类、运算和加工整理,形成对管理决策有指导价值和倾向性说明的信息。
按字面意思,可以将信息安全理解为“信息安全就是使得信息不受威胁、损失”。但要全面完整地定义信息安全,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信息安全是“在技术上和管理上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此概念偏重采取的措施。
欧盟在1991年《信息安全评估标准(Version 1.2)》中将信息安全定义为:“在既定的密级条件下,网络与信息系统抵御意外事件,对危及所存储或传输的数据以及经由这些网络和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的可用性、真实性、完整性和机密性的行为进行防御的能力。”
我国信息安全专家沈昌祥院士将信息安全定义为:保护信息和信息系统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修改和破坏,为信息和信息系统提供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但信息安全是相对的。可见安全界对信息安全的概念并未达成一致,对于信息安全的理解也随着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扩展而加深。1996年美国国防部在国防部对信息保障(IA)做了如下定义:保护和防御信息及信息系统,确保其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可认证性、不可否认性等特性。这包括在信息系统中融入保护、检测、反应功能,并提供信息系统的恢复功能。
该定义将信息安全的定义拓展到了信息保障,突出了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多种安全能力及其对组织业务职能的支撑作用。用“保障”一词代替安全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使用这一质量领域的用词反映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安全内涵,即把可靠性、服务品质等概念纳入其中;二是从管理需要出发,将安全防范的内容从防外部扩大到内外兼防,表明其看待信息安全问题的视角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个维度,而是将信息安全问题抽象为一个由信息系统、信息内容、信息系统的所有者和运营者、信息安全规则等多个因素构成的一个多维问题空间。这些变化均反映了人们对信息安全的意义、内容、实现方法等一直在不断地思索和实践。
世界著名黑客米特尼克(Kevin Mitnick)在接受美国参议院一个安全专家组的咨询时曾说过:只要一个人有时间、金钱和动机,他就可以进入世界任何一台电脑。米特尼克的话并非危言耸听。15岁的他就入侵了北美空中防护指挥系统,并先后入侵了美国五角大楼、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以及几乎全美国所有计算机公司的电脑系统。
米特尼克的话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网络世界没有绝对的安全。从屡屡传出的美国五角大楼遭受黑客入侵的消息中,我们也可以得到这一结论:戒备森严的五角大楼都难免被黑客攻入,其他的计算机系统又如何确保安全?事实上,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技术上,要想提供100%的安全保证都是不现实的。
因此,信息安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要完整地理解信息安全,需要从信息安全的属性和内容两方面入手。
在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的相关文献中,给出了安全的五个属性:机密性(Confidentia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控性(Controllability)和不可否认性(Non repudiation)。其中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是人们在不断实践和探索过程中,总结了信息安全的三个基本属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作为信息安全的属性也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可。
信息的机密性是指确保只有那些被授予特定权限的人才能够访问到信息。它是信息安全一诞生就具有的特性,也是信息安全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更通俗地讲,就是说未授权的用户不能够获取敏感信息。信息的机密性依据信息被允许访问对象的多少而不同,一般可以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和保密要求将信息分为不同密级,如所有人员都可以访问的信息为公开信息,需要限制访问的信息为敏感信息或秘密信息,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和保密要求将信息分为不同密级。例如,军队内部文件一般分为秘密、机密和绝密三个等级,已授权用户根据所授予的操作权限可以对保密信息进行操作。有的用户只可以读取信息,有的用户既可以进行读操作又可以进行写操作。
信息的完整性是指要保证信息和处理方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即网络中的信息不会被偶然或者蓄意地进行删除、修改、伪造、插入等破坏,保证授权用户得到的信息是真实的。信息的完整性包括两个方面含义:一方面是指在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使用、传输、存储信息的过程中不发生篡改信息、丢失信息、错误信息等现象;另一方面是指确保信息处理的方法的正确性,使得处理后的信息是系统所需的、获得正确的、适用的信息,执行不正当的操作,有可能造成重要文件的丢失,甚至整个系统的瘫痪。
信息的可用性是指授权主体在需要信息时能及时得到服务的能力。指确保那些已被授权的用户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确实可以访问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即信息及相关的信息资产在授权人需要的时候,可以立即获得。例如,通信线路中断故障、网络的拥堵会造成信息在一段时间内不可用,影响正常的业务运营,这是信息可用性的破坏由于服务器负荷过大而使得授权用户的正常操作不能及时得到响应,或者由于网络通讯线路的断开使得信息无法获取等,这些都是属于对信息的可用性的破坏。提供信息的系统必须能适当地承受攻击并在失败时恢复。
信息的可控性是指对信息和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管理,防止非法利用信息和信息系统。对于信息系统中的敏感信息资源的主体,如果任何主体都能访问、对信息进行篡改、窃取以及恶意散播的话,安全系统显然会失去了效用。对访问信息资源的人或主体的使用方式进行有效控制,是信息安全的必然要求,从国家层面看,信息安全的可控性不但涉及信息的可控性,还与安全产品、安全市场、安全厂商、安全研发人员的可控性紧密相关。严格控制和规范获得信息的主体对信息进行修改、更新、删除、拷贝、传输等操作的权限是提高信息可控性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信息的不可否认性也称抗抵赖性、不可抵赖性,是指在网络环境中,信息交换的双方不能否认其在交换过程中发送信息或接收信息的行为。它是传统的不可否认需求在信息社会的延伸。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纸介质上的印章或签名来解决信息的不可否认性问题。但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应用系统中,传统的印章或签名已不能使用,当前只有依靠数字签名技术来解决信息的不可否认性问题。人类社会的各种商务和政务行为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传统的公章、印戳、签名等手段便是实现不可否认性的主要机制,信息的不可否认性与此相同,也是防止实体否认其已经发生的行为。信息的不可否认性分为原发不可否认(也称原发抗抵赖)和接收不可否认(也称接收抗抵赖),前者用于防止发送者否认自己已发送的数据和数据内容;后者防止接收者否认已接收过的数据和数据内容,实现不可否认性的技术手段一般有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
7.1.2 信息安全的主要研究内容
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信息本身的安全,主要是保障个人数据或企业的信息在存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合法性和不可抵赖性,防止信息的泄露和破坏,防止信息资源的非授权访问;另一方面是信息系统或网络系统的安全,主要是保障合法用户正常使用网络资源,避免病毒、拒绝服务、远程控制和非授权访问等安全威胁,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制止攻击行为等。
关于信息安全的内容,美国国家电信与信息系统安全委员会(NTISSC)主席、美国C3I负责人、前国防部副部长 Latham认为,信息安全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内容:通信安全(COMSEC)、计算机安全(COMPUSEC)、符合瞬时电磁脉冲辐射标准(TEMPEST)、传输安全(TRANSEC)、物理安全(Physical Security)、人员安全(Personnel Security)。在我国,学者们较为公认的信息安全一般包括实体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四个方面的内容。
现代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安全其核心问题是密码理论及其应用,其基础是可信信息系统的构作与评估。总的来说,目前在信息安全领域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密码理论与技术。密码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基于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包括公钥密码、分组密码、序列密码、认证码、数字签名、Hash函数、身份识别、密钥管理、PKI技术等)和非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包括信息隐形、量子密码、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理论与技术)。密码技术特别是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中的核心技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中不可能引进或采用别人的加密技术,只能自主开发。目前我国在密码技术的应用水平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
(2)安全协议理论与技术。安全协议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安全协议的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和各种实用安全协议的设计与分析研究。安全协议的安全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攻击检验方法,一类是形式化分析方法,其中安全协议的形式化分析方法是安全协议研究中最关键的研究问题之一,它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目前正处于百花齐放、充满活力的阶段。许多一流大学和公司的介入,使这一领域成为研究热点。随着各种有效方法及思想的不断涌现,这一领域在理论上正在走向成熟。在安全协议的研究中,除理论研究外,实用安全协议研究的总趋势是走向标准化。我国学者虽然在理论研究方面和国际上已有协议的分析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3)安全体系结构理论与技术。安全体系结构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安全体系模型的建立及其形式化描述与分析,安全策略和机制的研究,检验和评估系统安全性的科学方法和准则的建立,符合这些模型、策略和准则的系统的研制(比如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系统等)。我国在系统安全的研究与应用方面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存在很大差距。近几年来,我国进行了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多级安全机制的研究,但由于自主安全内核受控于人,难以保证没有漏洞。
(4)信息对抗理论与技术。信息对抗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黑客防范体系,信息伪装理论与技术,信息分析与监控,入侵检测原理与技术,反击方法,应急响应系统,计算机病毒,人工免疫系统在反病毒和抗入侵系统中的应用等。该领域正在发展阶段,理论和技术都很不成熟,也比较零散。但它的确是一个研究热点。目前看到的成果主要是一些产品(比如IDS、防范软件、杀病毒软件等),攻击程序和黑客攻击成功的事件。当前在该领域最引人注目的问题是网络攻击,美国在网络攻击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有多个官方和民间组织在做攻击方法的研究。
(5)网络安全与安全产品。网络安全是信息安全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当前信息安全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研究内容包括: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分析,网络安全产品的研发等。网络安全包括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物理安全指网络系统中各通信、计算机设备及相关设施的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等。逻辑安全包含信息完整性、保密性、非否认性和可用性。它是一个涉及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人员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事情,必须综合考虑。
7.1.3 信息安全的产生与发展
在信息社会中,一方面,信息已成为人类的重要资产,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深,信息技术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具有易传播、易扩散、易毁损的特点,信息资产比传统的实物资产更加脆弱,更容易受到损害,因此随着人们对信息系统依赖程度的增加,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信息安全发展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通信安全发展阶段、计算机安全发展阶段和信息保障发展阶段。
7.1.3.1 通信安全发展阶段
通信安全发展阶段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时代标志是1949年香农发表的《保密系统的信息理论》,该理论首次将密码学的研究纳入到科学的轨道。在这个阶段所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是搭线窃听和密码分析,其主要保护措施是数据加密。
20世纪40年代以前,通信安全也叫通信保密,是战争的需要。40年代还增加了电子安全,实际上就是电子通信安全。50年代欧美国家把通信安全和电子安全合称为信号安全,包括了调制和加密,密码学是这个阶段的重要技术,变成了军方拥有的技术,就像武器一样,被控制起来。在这一阶段,虽然计算机已经出现,但是非常脆弱,加之由于当时计算机速度和性能比较落后,使用范围有限,因此该阶段重点是通过密码技术解决通信保密问题。
7.1.3.2 计算机安全发展阶段
进入到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的使用日渐普及,计算机安全提到日程上来。此时对计算机安全的威胁主要是非法访问、脆弱的口令、恶意代码(病毒)等,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确保信息系统中硬件、软件及应用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在这个时期,密码学也得到了很快发展,最有影响的两个大事件是:一件是Diffiee和Hellman于1976年发表的论文《密码编码学新方向》,该文导致了密码学上的一场革命,他们首次证明了在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无密钥传输的保密通信是可能的,从而开创了公钥密码学的新纪元;另一件是美国于1977年制定的数据加密标准 DES。这两个事件标志着现代密码学的诞生,是信息安全中的一个重大事件。1985年美国国防部的可信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价标准(TCSEC)的公布意味着信息安全问题的研究和应用跨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由于军方的参与和推动,计算机安全在密码算法及其应用、信息系统安全模型及评价两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开发的密码算法有1977年美国国家标准局采纳的分组加密算法 DES(数据加密标准);双密钥的公开密钥体制 RSA,该体制由 Rivest、Shamir、Adleman根据1976年Diffie与 Hellman在《密码编码学新方向》开创性论文中提出的思想创造的;1985年N.Koblitz和V.Miller提出了椭圆曲线离散对数密码体制(ECC),该体制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更小规模的软件、硬件实现有限域上同类体制的相同的安全性。
从美国的TCSEC开始,包括英、法、德、荷等四国发布了信息技术的安全评估准则,加拿大在1993年也发布了可信计算机产品评价准则,美国1993年也制定了联邦标准,最后由六国七方,在20世纪90年代中,提出了一个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通用准则(Common Criteria)。经过近10年的发展,该准则到现在已经基本成熟。
7.1.3.3 信息保障发展阶段
信息保障(Information Assurance,IA)是“通过保障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验证、保密以及非拒认来保护信息和信息系统的措施,包括通过保护、检测、响应等功能恢复信息系统。”
资料来源:美国国防部2002年10月24日发表的《信息保障》国防部令。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对安全的需求不断地向社会各个领域扩展。此时的安全威胁主要表现在网络环境中黑客入侵、病毒破坏、计算机犯罪、情报窃取等。人们需要保护信息在存储、处理、传输、利用过程中不被非法访问或修改,确保合法用户得到服务和拒绝非授权用户服务。但是人们很快就发现,单靠计算机安全或是通信安全无法在存储、处理与系统转换阶段保障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安全就此应运而生,并赋予信息保障更广泛的含义。针对这一需求,人们开发了信息保障(IA)技术,用于在复杂或分布式通信网络中保障信息传递、处理和存储安全,使得接收的信息与原来发送的一致。这一阶段,由于对信息系统攻击日趋频繁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信息的安全不再局限于信息的保护,人们需要对整个信息和信息系统的保护和防御,包括保护、检测、反应和恢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