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360网页浏览历史会保存登录密码会被木马病毒窃取吗
360网页浏览历史会保存登录密码可能会被木马病毒窃取,这个盗窃泄密过程分为四步:
一、360安全浏览器通过类似“邮件通”等插件获取用户账户和密码;
二、360浏览器将这些账号密码(明文)发送回360服务器;
三、360服务器利用这些账户密码访问用户所定制服务,并加工为消息提醒等服务返回给用户;
四、由于服务器出现错误,账户之间出现混乱,导致返回给用户的信息出现“串号”而泄密。
正规的浏览器是不会盗取账户密码的,只会储存账户信息。如果真的担心信息安全建议不要去使用一些不知名的浏览器,同时还不要浏览可能带有病毒的网站,这样就能保证账户信息安全。
360安全浏览器:
是互联网上好用和安全的新一代浏览器,和360安全卫士、360杀毒等软件等产品一同成为360安全中心的系列产品。木马已经取代病毒成为当前互联网上最大的威胁,90%的木马用挂马网站通过普通浏览器入侵,每天有200万用户访问挂马网站中毒。
360安全浏览器拥有全国最大的恶意网址库,采用恶意网址拦截技术,可自动拦截挂马、欺诈、网银仿冒等恶意网址。独创沙箱技术,在隔离模式即使访问木马也不会感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360安全浏览器
如何防范不法分子利用木马病毒实施盗窃
可以安装一些杀毒软件在电脑上
如电脑管家一类的,然后一直保持开启
这样就可以预防病毒进入到电脑当中了
木马病毒是干什么的?还有它的原理是什么?
. 网络游戏木马
随着网络在线游戏的普及和升温,我国拥有规模庞大的网游玩家。网络游戏中的金钱、装备等虚拟财富与现实财富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与此同时,以盗取网游帐号密码为目的的木马病毒也随之发展泛滥起来。
网络游戏木马通常采用记录用户键盘输入、Hook游戏进程API函数等方法获取用户的密码和帐号。窃取到的信息一般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或向远程脚本程序提交的方式发送给木马作者。
网络游戏木马的种类和数量,在国产木马病毒中都首屈一指。流行的网络游戏无一不受网游木马的威胁。一款新游戏正式发布后,往往在一到两个星期内,就会有相应的木马程序被制作出来。大量的木马生成器和黑客网站的公开销售也是网游木马泛滥的原因之一。
2. 网银木马
网银木马是针对网上交易系统编写的木马病毒,其目的是盗取用户的卡号、密码,甚至安全证书。此类木马种类数量虽然比不上网游木马,但它的危害更加直接,受害用户的损失更加惨重。
网银木马通常针对性较强,木马作者可能首先对某银行的网上交易系统进行仔细分析,然后针对安全薄弱环节编写病毒程序。如2004年的“网银大盗”病毒,在用户进入工行网银登录页面时,会自动把页面换成安全性能较差、但依然能够运转的老版页面,然后记录用户在此页面上填写的卡号和密码;“网银大盗3”利用招行网银专业版的备份安全证书功能,可以盗取安全证书;2005年的“新网银大盗”,采用API Hook等技术干扰网银登录安全控件的运行。
随着我国网上交易的普及,受到外来网银木马威胁的用户也在不断增加。
3. 即时通讯软件木马
现在,国内即时通讯软件百花齐放。QQ、新浪UC、网易泡泡、盛大圈圈……网上聊天的用户群十分庞大。常见的即时通讯类木马一般有3种:
一、发送消息型。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自动发送含有恶意网址的消息,目的在于让收到消息的用户点击网址中毒,用户中毒后又会向更多好友发送病毒消息。此类病毒常用技术是搜索聊天窗口,进而控制该窗口自动发送文本内容。发送消息型木马常常充当网游木马的广告,如“武汉男生2005”木马,可以通过MSN、QQ、UC等多种聊天软件发送带毒网址,其主要功能是盗取传奇游戏的帐号和密码。
二、盗号型。主要目标在于即时通讯软件的登录帐号和密码。工作原理和网游木马类似。病毒作者盗得他人帐号后,可能偷窥聊天记录等隐私内容,或将帐号卖掉。
三、传播自身型。2005年初,“MSN性感鸡”等通过MSN传播的蠕虫泛滥了一阵之后,MSN推出新版本,禁止用户传送可执行文件。2005年上半年,“QQ龟”和“QQ爱虫”这两个国产病毒通过QQ聊天软件发送自身进行传播,感染用户数量极大,在江民公司统计的2005年上半年十大病毒排行榜上分列第一和第四名。从技术角度分析,发送文件类的QQ蠕虫是以前发送消息类QQ木马的进化,采用的基本技术都是搜寻到聊天窗口后,对聊天窗口进行控制,来达到发送文件或消息的目的。只不过发送文件的操作比发送消息复杂很多。
4. 网页点击类木马
网页点击类木马会恶意模拟用户点击广告等动作,在短时间内可以产生数以万计的点击量。病毒作者的编写目的一般是为了赚取高额的广告推广费用。此类病毒的技术简单,一般只是向服务器发送HTTP GET请求。
5. 下载类木马
这种木马程序的体积一般很小,其功能是从网络上下载其他病毒程序或安装广告软件。由于体积很小,下载类木马更容易传播,传播速度也更快。通常功能强大、体积也很大的后门类病毒,如“灰鸽子”、“黑洞”等,传播时都单独编写一个小巧的下载型木马,用户中毒后会把后门主程序下载到本机运行。
6. 代理类木马
用户感染代理类木马后,会在本机开启HTTP、SOCKS等代理服务功能。黑客把受感染计算机作为跳板,以被感染用户的身份进行黑客活动,达到隐藏自己的目的。
首先找到感染文件,其手动方法是结束相关进程然后删除文件,但是现在有很多木马专杀的软件.可以借助软件删除。
木马和病毒都是一种人为的程序,都属于电脑病毒,为什么木马要单独提出来说呢?大家都知道以前的电脑病毒的作用,其实完全就是为了搞破坏,破坏电脑里的资料数据,除了破坏之外其它无非就是有些病毒制造者为了达到某些目的而进行的威慑和敲诈勒索的作用,或为了炫耀自己的技术. "木马"不一样,木马的作用是赤裸裸的偷偷监视别人和盗窃别人密码,数据等,如盗窃管理员密码-子网密码搞破坏,或者好玩,偷窃上网密码用于它用,游戏帐号,股票帐号,甚至网上银行帐户等.达到偷窥别人隐私和得到经济利益的目的.所以木马的作用比早期的电脑病毒更加有用.更能够直接达到使用者的目的!导致许多别有用心的程序开发者大量的编写这类带有偷窃和监视别人电脑的侵入性程序,这就是目前网上大量木马泛滥成灾的原因.鉴于木马的这些巨大危害性和它与早期病毒的作用性质不一样,所以木马虽然属于病毒中的一类,但是要单独的从病毒类型中间剥离出来.独立的称之为"木马"程序。
一般来说一种杀毒软件程序,它的木马专杀程序能够查杀某某木马的话,那么它自己的普通杀毒程序也当然能够杀掉这种木马,因为在木马泛滥的今天,为木马单独设计一个专门的木马查杀工具,那是能提高该杀毒软件的产品档次的,对其声誉也大大的有益,实际上一般的普通杀毒软件里都包含了对木马的查杀功能.如果现在大家说某某杀毒软件没有木马专杀的程序,那这家杀毒软件厂商自己也好像有点过意不去,即使它的普通杀毒软件里当然的有杀除木马的功能。
还有一点就是,把查杀木马程序单独剥离出来,可以提高查杀效率,现在很多杀毒软件里的木马专杀程序只对木马进行查杀,不去检查普通病毒库里的病毒代码,也就是说当用户运行木马专杀程序的时候,程序只调用木马代码库里的数据,而不调用病毒代码库里的数据,大大提高木马查杀速度.我们知道查杀普通病毒的速度是比较慢的,因为现在有太多太多的病毒.每个文件要经过几万条木马代码的检验,然后再加上已知的差不多有近10万个病毒代码的检验,那速度岂不是很慢了.省去普通病毒代码检验,是不是就提高了效率,提高了速度呢? 也就是说现在好多杀毒软件自带的木马专杀程序只查杀木马而一般不去查杀病毒,但是它自身的普通病毒查杀程序既查杀病毒又查杀木马!
怎样防止木马病毒盗窃密码?
最好的防杀木马广告特效软件ewido 7.5(已破解!保证升级不反弹,看清楚安装说明 ) 遇到杀不落的一是右键点击删除,二是就按它提供的路径手工删除它或(运行regedit)键值即可现在网上的木马很多,变异的品种也是越来越多,所以大家要作好防毒工作,以免中木马推荐使用火狐浏览器: 尤其是玩网游和QQ的朋友
u盘被木马病毒盗窃了,文件很重要,可以找回来吗
您好
这应该是被删除或者是被隐藏了,而不是盗窃了
您可以到腾讯电脑管家官网下载电脑管家
使用电脑管家——杀毒——指定位置查杀——选择U盘目录——扫描杀毒检测一下
如果检测结果为无毒,您就使用电脑管家——电脑诊所——右上角搜索【文件数据恢复】来恢复被删除的文件即可。
如果还有其他疑问和问题,欢迎再次来电脑管家企业平台进行提问,我们将尽全力为您解答疑难
腾讯电脑管家企业平台:
如何看待共享充电宝被植入木马,盗窃个人信息,我们该如何防范?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共享充电宝,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每个人都会随身携带很多电子产品,而现在的手机功能也很强劲,所以手机的续航就是一个问题,之前没有共享充电宝的时候,我们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充电宝。正是因为共享充电宝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才得以更加便利,最近有网友发现很多共享充电宝可能被植入了木马病毒,用于来盗窃用户的个人信息。那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样做好防范,我会从以下几点做详细解答。
一、关于共享充电宝被植入木马病毒。
之前听过一个消息讲的是金立手机和魅族手机,在之前的时候曾经向2000多万台手机里面植入木马病毒,这是他们和其他广告厂商的合作用来窃取用户的数据,他们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盈利,后来听到了关于充电宝也会植入木马病毒的新闻,这个消息让我们觉得很惊讶,因为这些东西练习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二、我们应该怎么防范这种事情?
对于共享充电宝会植入密码病毒的事情,真的是一件防不胜防的安全隐患,因为现在我们每个人都会用共享充电宝,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也可以迅速帮我们手机充满电,但是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数据安全也存在问题,很有可能会因为用共享充电宝而丢失个人数据,甚至暴露个人信息。
三、应该少用共享充电宝。
在行业规范还没有建立之前,现在的充电宝都没有一个明显的束缚,所以就目前为止我们还是少使用充电宝,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自己携带充电宝,或者跑到家以后再充电,这样反而安全一些。同时也希望行业里尽快制定相关的规则,来约束这种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