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6、什么是入侵检测?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和手段有哪些
1.宽带高速实时的检测技术如何实现千兆以太网等高速网络下的实时入侵检测已经成为现实问题。目前的千兆IDS产品性能指标与实际要求相差很远,提高性能应主要考虑两个方面:IDS的软件结构和算法需要重新设计,以提高运行速度和效率,适应高速网的环境;随着高速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IDS如何适应IPV6等新一代网络协议将成为一个全新的问题。2.大规模分布式的检测技术传统的集中式IDS是在不同网段放置多个探测器来收集当前网络状态信息,并传送到中央控制台进行处理分析。这种方式存在明显的缺陷:第一,对了大规模的分布式攻击,中央控制台的负荷将会超过处理极限,导致漏报率增高;第二,多个探测器收集到的数据在网络上的传输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网络负担,导致网络系统性能降低;第三,由于网络传输的延时问题,中央控制台处理的数据包不能实时反映当前网络状态。3.数据挖掘技术操作系统的日益复杂和网络流量的急剧增加,导致了审计数据以惊人的速度剧增。
网络上的入侵检测系统有什么功能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是对入侵行为的检测。它通过收集和分析网络行为、安全日志、审计 数据、其它网络上可以获得的信息以及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的信息,检查网络或系统中是否存在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入侵检测作为一种积极主动地安全防护技术,提供了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在网络系统受到危害之前拦截和响应入侵。因此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测。入侵检测通过执行以下任务来实现:监视、分析用户及系统活动;系统构造和弱点的审计;识别反映已知进攻的活动模式并向相关人士报警;异常行为模式的统计分析;评估重要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管理,并识别用户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
什么是入侵检测,以及入侵检测的系统结构组成?
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
入侵检测的系统结构组成:
1、事件产生器:它的目的是从整个计算环境中获得事件,并向系统的其他部分提供此事件。
2、事件分析器:它经过分析得到数据,并产生分析结果。
3、响应单元:它是对分析结果作出反应的功能单元,它可以作出切断连接、改变文件属性等强烈反应,也可以只是简单的报警。
4、事件数据库:事件数据库是存放各种中间和最终数据的地方的统称,它可以是复杂的数据库,也可以是简单的文本文件。
扩展资料:
入侵检测系统根据入侵检测的行为分为两种模式:异常检测和误用检测。前者先要建立一个系统访问正常行为的模型,凡是访问者不符合这个模型的行为将被断定为入侵。
后者则相反,先要将所有可能发生的不利的不可接受的行为归纳建立一个模型,凡是访问者符合这个模型的行为将被断定为入侵。
这两种模式的安全策略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它们各有长处和短处:异常检测的漏报率很低,但是不符合正常行为模式的行为并不见得就是恶意攻击,因此这种策略误报率较高。
误用检测由于直接匹配比对异常的不可接受的行为模式,因此误报率较低。但恶意行为千变万化,可能没有被收集在行为模式库中,因此漏报率就很高。
这就要求用户必须根据本系统的特点和安全要求来制定策略,选择行为检测模式。现在用户都采取两种模式相结合的策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入侵检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入侵检测系统
简述入侵检测常用的四种方法
入侵检测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可分为特征检测与异常检测两种。
1、特征检测
特征检测(Signature-based detection) 又称Misuse detection ,这一检测假设入侵者活动可以用一种模式来表示,系统的目标是检测主体活动是否符合这些模式。
它可以将已有的入侵方法检查出来,但对新的入侵方法无能为力。其难点在于如何设计模式既能够表达“入侵”现象又不会将正常的活动包含进来。
2、异常检测
异常检测(Anomaly detection) 的假设是入侵者活动异常于正常主体的活动。根据这一理念建立主体正常活动的“活动简档”,将当前主体的活动状况与“活动简档”相比较,当违反其统计规律时,认为该活动可能是“入侵”行为。
异常检测的难题在于如何建立“活动简档”以及如何设计统计算法,从而不把正常的操作作为“入侵”或忽略真正的“入侵”行为。
扩展资料
入侵分类:
1、基于主机
一般主要使用操作系统的审计、跟踪日志作为数据源,某些也会主动与主机系统进行交互以获得不存在于系统日志中的信息以检测入侵。
这种类型的检测系统不需要额外的硬件.对网络流量不敏感,效率高,能准确定位入侵并及时进行反应,但是占用主机资源,依赖于主机的可靠性,所能检测的攻击类型受限。不能检测网络攻击。
2、基于网络
通过被动地监听网络上传输的原始流量,对获取的网络数据进行处理,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再通过与已知攻击特征相匹配或与正常网络行为原型相比较来识别攻击事件。
此类检测系统不依赖操作系统作为检测资源,可应用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配置简单,不需要任何特殊的审计和登录机制;可检测协议攻击、特定环境的攻击等多种攻击。
但它只能监视经过本网段的活动,无法得到主机系统的实时状态,精确度较差。大部分入侵检测工具都是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
3、分布式
这种入侵检测系统一般为分布式结构,由多个部件组成,在关键主机上采用主机入侵检测,在网络关键节点上采用网络入侵检测,同时分析来自主机系统的审计日志和来自网络的数据流,判断被保护系统是否受到攻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入侵检测
什么是网络入侵检测?有何作用?
网络入侵检测(eTrust Intrusion Detection)软件可以自动检测网络数据流中的攻击方式,即使正在进行之中的攻击也能检测。定期更新的攻击特征文件可以从冠群金辰站点获得,从而保证了网络入侵检测(eTrust Intrusion Detection)总是最新。
信息包嗅探技术
网络入侵检测(eTrust Intrusion Detection)软件以秘密方式运行,使攻击者无法感知到。黑客常常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被抓获,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一直受到密切监视。
什么是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进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
它从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分析这些信息,看看网络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遭到袭击的迹象。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测,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
检测步骤
(1)信息收集。入侵检测的第一步是信息收集,内容包括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
而且,需要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若干不同关键点(不同网段和不同主机)收集信息,这除了尽可能扩大检测范围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从一个源来的信息有可能看不出疑点,但从几个源来的信息的不一致性却是可疑行为或入侵的昂好标识。
当然,入侵检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收集信息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因此,很有必要只昶用所知道的真正的和精确的软件来报告这些信息。因为黑客经常替换软件以搞混和移走这些信息,例如替换被程序调用的子程序、库和其他工具。
黑客对系统的修改可能使系统功能失常并看起来跟正常的一样,而实际上不是。例如,UNIX系统的PS指令可以被替换为一个不显示侵入过程的指令,或者是编辑器被替换成一个读取不同于指定文件的文件(票客隐藏了初始文件并用另一版本代替)。
这需要保证用来检测网络系统的软件的完整性,特别是入侵检测系统软件本身应具有相当强的坚固性,防止被篡改而收集到错误的信息。
(2)信号分析。对上述四类收集到的有关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等信息,一般通过三种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和完整性分析。其中前两种方法用于实时的入侵检测,而完整性分析则用于事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