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叫门第观念
什么叫门第观念
门第观念
门第之称门户、门楣、门望等,即按照家族状况规定等级关系。广义的门第观念涉及社会各个阶层,例如所谓士、农、工、商“四民”;狭义的门第观念则仅指统治阶级内部,例如前文所讲庶族和士族。古代门第观念的影响深远广泛,无处不在,其中最为普遍、最具代表者,当数择偶婚配时的“门当户对”了。大致说来,唐宋以前更加严格,其后虽然稍趋松弛,但也没有根本改变。中国古代影响广泛的门第观念,是数千年来等级社会的深刻反映。
江苏为什么叫乌衣门第?
江苏叫乌衣门第是因为在江苏南京秦淮区有一个乌衣巷。江苏之所以被称为乌衣门第,是因为在江苏南京秦淮区有一个乌衣巷,这里是东晋时期丞相王导、谢安等名门世代居住的地方,后来人们就用“乌衣门第”指乌衣巷。
乌衣门第历史渊源
李白来到南京游览,看见六朝的宫殿都被夷为废墟,万分感慨,写下了“晋代衣冠成古丘”的诗句,这当然是指东吴、东晋和南朝繁华都已经消失的事情。那时已经很少有人知道秦淮河畔,曾经有过一条名叫乌衣巷的街巷。这乌衣巷与晋代衣冠一样,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再也没人知道了。
可偏偏唐朝又出了位奇才刘禹锡,想象力极为丰富。他凭着诗人灵感,以他渊博的学识和灵慧的悟性,在安徽的偏僻小城里,写出千古不朽的诗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诗一出,万众传诵。
乌衣巷顿时变得耳闻目睹般的鲜活,成为人们的梦境,既朦胧,又真切。
同姓称为什么叫家门?
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因为过去同姓的一族是住在一起的,一个家门,一个村子,姓一个姓的都是一家人。
家门在很多地方是同姓之间比较亲近的一种称呼方式。如重庆话“家门儿”就是同姓人。因为过去同姓的一族是住在一起的,一个家门,一个村子姓同姓的都是一家人。
家门,读音为jiāmén,汉语词语,意思是家族、乡里、门第、古称卿大夫家。
词意探源
(1)家族。《南史·萧引传》:“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人,政可南行以存家门耳。”
(2)乡里。《后汉书·皇甫规传》:“刘佑、冯绲、赵典、尹勋,正直多怨,流放家门。”
(3)门第。《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又怕辱没了家门。”
(4)古时称卿大夫的家。《后汉书·袁术传》:“禄去汉室久矣,天下提挈,政在家门。”。
江苏为什么叫乌衣门第?
江苏之所以被称为乌衣门第,是因为在江苏南京秦淮区有一个乌衣巷,这里是东晋时期丞相王导、谢安等名门世代居住的地方,后来人们就用“乌衣门第”指一些名门望族,而江苏也成为“乌衣门第”的发源地。
“乌衣”指的是黑色的衣服,东晋时期,居住在乌衣巷的王晋两家族人,都是身穿黑色的衣服,这样是乌衣巷的由来,“门第”指的是古代的家族,一些权贵之家就被称为“高门”,也就是所谓的贵族阶级。
历史沿革
乌衣巷历史悠久。据志书记载,其名源于三国时期。赤壁之战,孙权刘备结盟大破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当时在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通称蜀或蜀汉。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当年秋七月,孙权将都城由武昌迁南京,取“建功立业”之意,将秣陵改为建业。孙权是史上第一个建都南京的皇帝。当时,孙权的兵士们都是穿黑衣,驻军之地就称为乌衣营。
公元280年,晋军攻占建业,孙皓投降,吴亡,改建业为建邺(今南京市有一个区就叫建邺区)。
公元290年,晋武帝死,皇上和诸王争夺权力,互相残杀,酿成八王之乱。公元307年,晋怀帝司马炽任命琅邪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管理扬州、江南等地,公元317年,当时的皇帝司马邺被俘,西晋灭亡。次年,司马睿被推戴为皇帝,定都建康(今南京)。
司马睿之所以能立足于建业,顺立重组政权,使晋王朝得以再延,系得力于王导的谋划和周旋,以王导为代表的王氏家族和以谢安为代表的谢氏家庭都居住在孙吴乌衣营旧址,此时的乌衣营已改称为“乌衣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