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平视世界的中国,正在逐渐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她既是牵动全球经济脉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率先战胜疫情并实现全面复工复产的大国,由此提振了全球抗疫的信心。
世界无法忽视中国元素的影响力。奥地利《标准报》网站关注到,“每年春天,中国都有两个重大事件。一个是春节庆祝活动;春节庆祝活动结束后不久,两会就快要召开了。”正是在这种令世界瞩目的背景下,中国如期进入了又一个“两会时间”。美国《时代周刊》形容说,中国两会已经成为外媒观察中国决策方向的重要窗口。《华盛顿邮报》则认为,今年中国两会为外界提供了宝贵机会,让世界可以了解中国想要传达的优先事项。
仍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则是摆在各国面前共同的“优先事项”。纵观两会会场内外,从再一次大幅缩短会期,到梅地亚新闻中心戴着口罩隔着视频提问和采访的中外记者,再到众多与疫情及影响相关的提案和建议,需要常态化防控的疫情,仍在深刻影响着今年中国两会的议题。但在美国彭博社看来,相比于世界多国仍深陷新冠肺炎疫情之中,中国顺利召开两会“本身就是一场胜利”。
3月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二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这是记者在分会场通过网络视频方式采访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中国抗击疫情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在世界面前。今年两会开幕之前,“胜利”和“成功”已是众多境外媒体报道中国这场盛会的高频词。路透社早在2月下旬就刊文指出,两会的如期召开,昭示着中国已从疫情泥潭中“成功抽身”,社会经济渐归常态。《南华早报》网站也在2月底报道说,在准备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中国领导人希望利用两会这一重要年度政治会议,传递“有关实力和胜利的信息”,“中国成功遏制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并使经济保持在正轨上,与苦苦挣扎以控制疫情的西方国家和华盛顿的国会山遇袭事件形成了鲜明对比”。
瑞士《每日新闻报》将中国两会可以如期举行归因于,“中国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因此在过去几个月中对自己政治制度的信心大大提高”。报道当时就“预测”说,本次两会期间将通过的“十四五”规划,也将是“一份充满自信的文件”。
随着两会进程的推进和政府工作报告的发布,外国记者们对中国抗疫成果的报道和分析视角也随之深入,多家媒体在关注两会进程时再次提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说,中国成功的防疫举措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这显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美国《纽约时报》分析指出,中国领导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式上的“一连串行动”反映出,中国领导人确信,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苦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及其经济和政治影响之际,“当前的势头对中国是有利的”。报道称,“在疫情暴发后,中国实施了严格的管控措施,几乎消灭了境内的疫情。这一成功使得中国经济相对较快地反弹,也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信念——在美国的民主制度摇摇欲坠之际,中国的制度更行之有效。”
中国的抗疫成果,给世界提供了一份可借鉴的“中国方案”。雅虎新闻网站关注到,在今年两会的外长记者会上,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开场致辞中率先提到了“团结抗疫”。王毅当时说,“中国虽然已经有效控制住疫情,但还有不少国家仍在同病毒奋勇抗争。只要还有一个国家存在疫情,国际社会团结抗疫的努力就不应停止。”
对于多方关注的中国疫苗,很多境外媒体也第一时间关注到王毅外长在记者会上再次提到的“中国坚定秉持疫苗公共产品的‘第一属性’”的表述。“从拉美到非洲,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将希望寄托于中国新冠疫苗。”《华尔街日报》在报道中说,“中国政府鼓励并支持企业向愿意购买中国疫苗的国家出口疫苗,同时向不富裕的国家援助疫苗。”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中国承诺将新冠肺炎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在推动全球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报道还援引专家评论称,中国疫苗“在全球舞台发挥着关键作用”。路透社在报道中提到了中国计划向“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提供1000万剂疫苗。
世界同样在期待中国助力全球共同抗疫和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新动作。《南华早报》7日在其网页醒目位置刊发了题为《中国两会:北京承诺为中国公民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包括海外人士》的文章,具体介绍了王毅外长提出的将推出“春苗行动”等积极帮助海外中国公民抗疫的新举措。新加坡亚洲新闻台也援引王毅外长的话报道称,“中国还将向奥运选手提供疫苗,并愿意与其他国家探讨疫苗接种互认的可行性和操作方案。”
随着疫苗接种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是否需要择机推出“疫苗护照”实现安全的跨境人员流动,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提上讨论议程。德国广播媒体“德国之声”报道说,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两会上,“疫苗护照”议题受到格外关注。新加坡《海峡时报》及时关注到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关于用“新冠检测+疫苗护照”取代入境旅客14天强制隔离期的建议,并在报道中援引朱征夫的相关发言提到,“他正在建议相关部门为接种过疫苗的人士办理‘疫苗护照’,让这些人可以前往低风险国家”。
在各国仍在对“疫苗护照”讨论或观望之际,王毅外长在两会记者会上宣布推出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短时间内引发了多家外媒扎堆报道。除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日本共同社等主流媒体之外,美国《旅游周刊》、英国《商旅》杂志和巴基斯坦媒体《地理新闻网》等多家境外旅游类垂直媒体,均针对有关内容发表长文进行了重点介绍、解读和积极评论。法新社报道说,中国推出了一项针对国内旅客的健康证明计划,在所谓“疫苗护照”计划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旅游周刊》提到,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被认为是世界上已知的第一本“疫苗护照”。
3月9日,北京,手机上显示出的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微信小程序页面。人民视觉供图
格外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众多美媒在内,多家境外媒体都如实报道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3月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对“国际旅行健康证明”的进一步说明,强调了此计划“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便利人员跨境往来”的目的和功效。日本共同社评论说,中国此举有望在疫情大流行背景下促进与其他国家的人文交流,并有助于支撑低迷的全球经济。
观察人士梳理发现,境外媒体在中国两会期间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及相关防控举措展开了积极报道,报道内容呈现出的基本面相对积极乐观。王毅外长在两会记者会最后曾表示,“希望外国媒体记者将焦距对准中国时,既不要用‘美颜相机’,也不要用‘灰黑滤镜’。只要真实、客观、公正,你们的报道就会丰富精彩,就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同处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中,惟有停止污蔑他国、秉持和平合作和开放包容的积极姿态,才能真正有效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透过两会之窗,这是中国希望传递给世界的“正能量”,也是世界从中国放眼未来的全新开局感受到的希望和信心。
本报北京3月10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